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 山西特岗老师招聘考试高中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定答案:C。【解析】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 D,A,B 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定,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 D.2.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图 6 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此题应该选择 C。[page]3.《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答案】B。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解析】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 均是正确的。B 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启示】新课程一标多本,但历史基本概念是不变的。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4.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答案:C【解析】这是宋代分割相权实行的措施,为了集中皇权,分割相权,宋代设立中书省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故本题答案为 C。5.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