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们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问题存在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更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出于对学生认知发展特征,及每节课教学时间相对较少的原因,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节奏及教学目标的达到,绝大多数的发问与要求都是教师直接给予学生的。仅仅从学生对于教师问题的回应中,我们可能只能了解学生对于某个问题情境是否理解了,是否采用了合适的问题解决策略,但我们无法了解其是否具备问题意识及问题意识所处的水平。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丧失了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与新课改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间、学生间互动的观点是相悖的 现阶段,就我的观察,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典型表现为两类:其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其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而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接下来我将从四个阶段向大家介绍下我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点滴体会: 一、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问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存在有疑但不敢问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有许多顾虑,总是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或大家都知道的,怕被同学讥笑、老师批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消除心理顾虑。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教师都不要嘲笑,要认真对待,杜绝从语言和行动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提错的问题要启发他们用另一种方法思考,树立自信心;对有探讨价值的“提问”要因势利导,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推动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敢于大胆的提出问题。 现以我在教学《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复习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段为例,谈谈我对保护学生问题意识的体会: 课上,我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