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辐射防护CONTENTS常见核医学影像设备介绍核医学辐射防护辐射防护场所分类核医学发展展望核医学仪器SPECT、PET、γ照相机介绍核医学仪器发展历程1964年DavidKuhl和Edwards研制了第一台SPECT1975年研制了第一台PET1949年发明了第一台闪烁扫描仪、有了商用γ照相机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8年居里夫妇提取镭原理01探测到的光子经电子学线路分析形成脉冲信号,经计算机采集,处理,最后以不同灰度或色阶显示二维脏器显影或放射性分布结构02探头,机架,电子学线路,计算机,显示系统装置应用03各种脏器静态显像,快速连续动态显像,附有特殊装置,可进行全身显像γ照相机SPECT01单光子计算机发射断层显像仪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组成02在高性能相机上增加了支架旋转的机械部分、断层床、图像重建软件原理03探头围绕受检对象或部位呈180或360旋转,从多角度、多方位采集一系列平面投影像,经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重建获得横断层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影像。应用04各种脏器动静态断层显像及全身显像SPECTPET01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原理02发射+正电子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经湮灭辐射产生两个能量相同、方向相反的511keV光子同时入射至互成180环绕人体的多个探测器而被接收,把这些光子对按不同的角度分组,可获得放射性核素分布在各个角度的投影。常用发射正电子核素主要有:18F、碳[11C]、氧[15O]、氮[13N]、溴[76Br]等。PET511KeVGammaRay511KeVGammaRay+-D核医学辐射防护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核医学防护的原则防止一切有害的确定性效应,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尽量做到合理的低水平010203辐射防护的正当化原则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个人剂量的限值原则辐射剂量单位2.吸收剂量单位质量物质受辐射后吸收辐射的能量。吸收剂量严格的定义是电离辐射给予质量为dm的物质的平均授予能量dE被dm除所得的商,用符号D表示单位为戈瑞(Gy),暂时沿用单位为拉德(rad),1Gy=100rad。1.照射量表示射线空间分布的辐射剂量,即在离放射源一定距离的物质受照射线的多少,以X线或γ线在空气中全部停留下来所产生的电荷量来表示。3.当量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当量剂量,其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定义是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通常使用mSv、μSv。1mSv=1000μSv。甲级01放射性核素等效日最大操作量>4×109Bq乙级02放射性核素等效日最大操作量2×107Bq~4×109Bq丙级03放射性核素等效日最大操作量为豁免活度值以上~2×107Bq10极毒1高毒0.01低毒0.1中毒日等效操作量放射性核素的实际日操作量(Bq)与该放射性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的积,再除以与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所得的商非密封源工作单位的分级放射性核素毒性组别32Si、44Ti、60Fe、90Sr、94Nb、144Ce、210Pb、226Ra、232Pa、235Pa210Po、230Th、231Pa、232U、233U、234U、237NP、238NP、238Pu、239Pu、241Am、243Cm、252Cf22Na、28Mg、32P、35S、45Ca、55Fe、59Fe、60Co、63Ni、65Zn、86Rb、89Sr、90Y、94Nb、99Mo、124I、125I、131I、137Cs、141Ce、147Pm、170Tm、169Yb、192Ir、198Au、203Hg、204Tl、232Th、234Th、235U、238U、14C、56Ni18F、99mTc、113mIn、51Cr、64Cu、67Ga、3H、35S、85Kr低毒高毒极毒中毒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操作方式和地区操作性质的修正因子贮存100废物处理10闪烁法计数和显像10候诊区及诊断病床区10配药、分装以及施给药1简单放射性药物制备11治疗病床区1复杂放射性药物制备0.1辐防场所分类核医学防护的重要性和场所分级工作场所分类建筑安置分类国家标准建筑屏蔽放射性药物操作的防护要求放射性药物操作的防护要求核医学展望掌握国际核医学发展趋势,重视引进与创新我国核医学发展存在的问题核医学发展的问题核医学仪器少年诊疗人数少公众认可度低放射药物种类少美国每百万人有SPECT26.7台,在中国仅有0.4台。美国每百万人有PET为6.7台,在中国为0.15台.中国每周放射性药物的使用量远远低于美国的使用量中国每年每千人中仅有1.5人进行核医学诊疗,远远低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