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一)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又称复发性阿弗他口炎(RAS)、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病率居口腔黏膜病之首,各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约每5人中就有1人至少发生过一次溃疡,且不论男女、任何年龄、任何人种病因•目前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性•“三联因素论”:遗传背景加上适当的环境因素(包括精神神经体质、心理行为状态、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等)引发异常的免疫反应•“二联因素论”:外源性感染(病毒和细菌)和内源性诱导因素(激素的变化、精神心理因素、营养缺乏、系统性疾病及免疫功能紊乱)相互作用病理•早期:黏膜上皮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可形成上皮内疱。•溃疡期:溃疡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假膜或坏死组织覆盖;固有层内胶原纤维水肿变性、均质化或弯曲断裂、甚至破坏消失;炎症细胞大量浸润;毛细血管充血扩张,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有小的局限性坏死区;或见血管内玻璃样血栓。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具有“黄、红、凹、痛”等临床特征(病损面覆盖黄色假膜,周边有充血红晕带,中央凹陷,灼痛明显)•长短不一的“发作期(前驱期-溃疡期)-愈合期-间歇期”周期规律,并有不治而愈的自限性。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80%)•溃疡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无角化或角化差的黏膜,附着龈及硬腭等角化黏膜很少发病。•初起为局灶性黏膜充血水肿,呈粟粒状红点,灼痛明显,继而形成浅表溃疡,直径﹤5mm。•约5天开始愈合,约7至10天愈合,不留瘢痕•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与体征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8%)•亦称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或腺周口疮•溃疡大而深,可深达黏膜下层腺体及腺周组织,直径可大于1cm,周围组织红肿微隆起,基底微硬,表面有灰黄色假膜或灰白色坏死组织•愈后可形成疤痕或组织缺损•溃疡持续时间较长,可大1至2个月,愈后可留瘢痕•常伴有低热乏力等全身不适及局部区域的淋巴结肿痛疱疹样复发性阿弗他溃疡(10%)•多发于成年女性,好发部位及病程与轻型相似•溃疡直径较小,约2mm,溃疡数目多,可达十几个或几十个,散在分布,似“满天星”•相邻的溃疡可融合成片,黏膜充血发红,疼痛最重,唾液分泌增加•可伴有头痛、低热等全身不适、局部的淋巴结肿痛等诊断•没有特异性实验室检测指标和病理检查依据,主要以病史特点(复发性、周期性、自限性)及临床特点(黄、红、凹、痛)MaRAU创伤性溃疡结核性溃疡坏死性涎腺化生癌性溃疡•年龄性别中青年青少年中青年男性老年•溃疡特征深在深浅不一深在深及骨面深浅不一•充血边缘可隆起周围轻度浸润充血周围硬有•浸润•边缘齐形态与损伤呈鼠噬状边缘可隆起边缘不•齐•假膜因素契合底部肉芽组织底部肉芽组织底部菜•花状•好发部位口腔后部唇、颊唇、前庭沟硬腭、软硬腭舌腹舌缘•舌、颊脂垫牙槽黏膜交界处口角、软腭•病理慢性炎症慢性炎症朗格汉斯巨C小涎腺坏死细胞癌变•全身情况较好好肺结核体征弱或较好弱或恶病质•自限性有无无有无治疗•共识:以减少复发次数,延长间隙期,减轻疼痛,促进愈合•治疗原则: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相结合、生理和心理治疗相结合•消除病因、增强体质、对症治疗局部治疗•消炎类•1)膜剂•2)软膏或凝胶•3)含漱剂:氯己定含漱液•4)含片:西地碘片•5)散剂:西瓜霜•6)超声雾化: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或丁卡因•止痛类(仅限疼痛难忍时):盐酸达克罗宁涂溃疡处、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经稀释于饭前漱口•腐蚀性药物:10%硝酸银、50三氯醋酸、95%酒精、8%氯化锌•局部封闭:曲安奈德混悬液加等量2%利多卡因、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加等量2%利多卡因液全身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1)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2)细胞毒类药物:甲氨蝶呤片、硫唑嘌呤片•3)沙利度安片(致畸胎)•免疫增强剂•1)主动免疫制剂:转移因子注射液、左旋咪唑注射液、胸腺素注射液•2)被动免疫制剂:丙种球蛋白(二)白塞病(BD)•与患者自身免疫异常有关。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口-眼-生殖器三联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