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十二经脉初级PPT制作:武俭民目录01、首页07、十二经脉的四大规律02、目录1)、分布规律03、概述2)、表里属络规律04、人体经络系统图3)、循行走向、交接规律05、十二经脉的组成4)、气血流注规律06、十二经脉的命名08、末页目录目录末页概述概述经络的概念:经:指经脉,直行的主干,纵行人体深部;络:络脉,经脉的细小分支,纵横联络,分布表浅;经络: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目录概述概述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与脏腑、气血等相互关系的中医学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及推拿学的理论核心。也是DDS生物电理疗的指导核心。经络学说是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形成的,与脏象、气血津液等学说互为补充,独到而深刻地阐明了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规律,对临床诊断疾病、拟定治则、处方遣药,特别是针灸、推拿以及气功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录人体经络系统表人体经络系统表目录1、十二经脉的组成1、十二经脉的组成十二经脉手、足三阴(太阴、厥阴、少阴)手、足三阳(阳明、少阳、太阳)目录1、十二经脉的组成1、十二经脉的组成目录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1、十二经脉的组成1、十二经脉的组成练习题:根据刚才讲过的十二经脉的组成,两人一组,相互阐述,看自己是否已经完全掌握。目录2、十二经脉的命名2、十二经脉的命名命名原则目录1.命名三要素:手足、阴阳、脏腑三个方面来确定。2.凡循行于上肢的经脉叫手经;循行于下肢的经脉叫足经。3.凡循行于四肢内侧面的经脉叫阴经;循行于四肢外侧面的经脉叫阳经。内侧面有前、中、后之分,分别为太阴、厥阴、少阴;外侧面分别为阳明、少阳、太阳。2、十二经脉的命名2、十二经脉的命名例如:手足脏腑阴阳手太阴肺经目录2、十二经脉的命名2、十二经脉的命名练习题:根据刚才讲过的十二经脉的命名原则和三要素,两人一组,相互阐述,看自己是否已经完全掌握。目录3、十二经脉的四大规律3、十二经脉的四大规律1.分布规律2.表里属络3.循行走向交接4.气血流注目录十二经络的典型规律就是均衡的分布在身体的两侧。我们把人体再分成四肢(手、足)、躯干(胸腹、背腰、肋协)、颈项和头面四个部分讲解。3.1分布规律3.1分布规律目录3.1分布规律3.1分布规律a.四肢:四肢内侧—阴经—太阴、厥阴、少阴外侧—阳经—阳明、少阳、太阳注:下肢内踝上8寸以下,阴经分布:厥阴、太阴、少阴,厥阴跑到太阴前面了,内踝上8寸以上恢复正常分布。目录3.1分布规律3.1分布规律a.四肢:目录3.1分布规律3.1分布规律任脉肾经脾经胃经b.躯干:(胸腹部)目录3.1分布规律3.1分布规律b.躯干:(背腰部)督脉膀胱经目录3.1分布规律3.1分布规律b.躯干:(肋协部)肝经胆经目录3.1分布规律3.1分布规律c.颈项部胃经从前向后分布: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大肠经胆经三焦经小肠经膀胱经目录3.1分布规律3.1分布规律d.头面部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后面太阳经侧面少阳经正面阳明经正面侧面后面目录3.1分布规律3.1分布规律d.头顶部头部肝经走向头部经脉走向头顶部有督脉,有足太阳膀胱经,有足少阳胆经,另外还有唯一一条阴经上到头顶,那就是足厥阴肝经。肝主疏泄。目录3.1分布规律3.1分布规律练习题:根据刚才讲过的分布规律,指出足阳明胃经在身体各部位的大概位置。目录2.表里属络2.表里属络“表”:暴露于外面的,为阳,属腑。“里”:隐藏于内部的,为阴,属脏。“属”:隶属;属本脏或本腑.“络”:联络、关联;络相对应的腑或脏.“属络”:表示两经之间的关系.目录2.表里属络2.表里属络十二经脉有很强的一对一关系,就是表里属络关系,属络关系把十二经脉分成了六对组合,这种组合关系就是六合,古医有称之为夫妻关系。属络要根据不同经脉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