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失重【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四章中的第六节内容,本节课是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来研究超重和失重现象,是本章知识应用一个典型 例子.对超重和失重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要用到牛顿第二定律,这不 仅有利于学生对定律的理解和稳固,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另外,这还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而 且与航天技术紧密联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这节 课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是一个很好的教 学资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熟悉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知道超重与失重现象中,地球对 物体的作用力并没有变化;2.能够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别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3.知道完全失重状态的特征和条件,知道人造卫星中的物体处于 完全失重状态;4.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实际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二、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建构超重和失重的物理观念,了解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超重和失重与运动方向、加速度方向关系.科学思维:学会对实际情景“建模〞,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水平和交流、合作水平.科学探究:经历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原因的过程,学习科学 探究的方法,进一步学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感受物理与生活、社会 与科学技术的相关性.【教学重点】把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牛顿运动定律联系起来,探究现象本身和加 速度的内在联系.【教学难点】设计问题梯度,筛选教学资源,设计典型实验,引导学生探究, 限制讨论交流时间是本节的难点.1 / 1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做一做:用手迅速向上提起重物观察秤 的示数,当物体静止后观察秤的示数,你发 现示数相同吗?这是为什么呢?出示图片参考答案:示数不相同,用手迅速向上 提起重物时示数较大.这一现象就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超重和 失重现象有关.学 生 动 手 操 作 并 观 察小数体 会 视 重 与 物 体 的 加 速 度有关,引出本 节 课 题 超 重 和 失重.讲授新课一、重力的测量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 的力 G=mg 〔实重〕.2.重力的称量〔1〕视重:测量仪器显示的读数,是指 物体对台秤的压力或对弹簧秤的拉力.〔2〕测量重力常用的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 动的加速度 g,再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利 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G=mg.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