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皮肤病预防和理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五医院激光整形皮肤科彭丹中医眼中的皮肤病传统中医认为皮肤病是因血热、血燥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血分之热毒不能正常排出体外所致。血分之热毒的形成系内伤和外感两种因素。外感之风湿热邪未能及时排出体外,再加上情绪波动导致所气滞血淤,饮食方面的原因也不可小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油腻食品增多,农药残留,以及各种化学添加剂、防腐剂都掺入食品当中。久而久之就可导致病变的发生。综合各种因素加以分析,皮肤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和高发病。中医讲究看病必求其本,遵循辨症使治的原则,运用凉血、养血、解毒、排毒、驱风利湿等中草药治疗皮肤病。皮肤病的预防皮肤病的发生,与饮食关系十分密切,而且饮食的宜忌对疾病的演变、转归,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如《外科正宗。杂忌须知第十四》所说:“疮愈之后……不减口味,后必疮痒无度。”一般说来,鸡、鸭、鹅、鱼、虾、蟹等海腥之物,皆能动风升痒,故患瘙痒性皮肤病时不宜食之,此外,葱、蒜、姜、辣、烟酒等辛热之品,对湿热性皮病,亦以少食或不食为宜。饮食之宜忌注意休息及安静•某些疾病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和安静的环境。《外科精义》记述:“于患人左右,止息烦杂。切忌打触器物。诸恶音声,争辩是非,咒骂殴打。”强调了患者休息环境的安静,对恢复是很重要的。•重视身体的锻炼汉代名医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原理,创造了“五禽戏”的健身运动。指出人体通过运动,可使关节舒利,气血通畅,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皮肤病的发生。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健康的意义,是完全一致的。皮肤病的预防古代医学家不但强调未病先防,而且也很重视得病后要争取及时治疗,以防疾病发展与传变。《素问应象大论》说:“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说明外邪侵犯人体,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使病情逐步加重。因此,对疾病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以防其变。既病防变隔离预防•某些皮肤病,如麻风、梅毒、疥疮之类,古人早就认识到其具有传染性,故十分重视隔离预防,以免传染。如唐代已设有“疠人坊”收容隔离麻风病人。《疯门全书。麻风二十一论》说:“风疾传染,事故常有,但回避可也。不共同器,不同饮食,各床各房。”《霉疮秘录》亦记有:“者人染此症,亲戚不同居饮食不同器,置身静室以俟愈,故传染少。”都强调了隔离预防的重要意义。皮肤病的预防气候变化会改变皮肤的承受力。《外科正宗。调理须知第十三篇》云:“再顺天时,假如夏热坐卧不可当风,忌置水于榻前床下;风寒须避,起居常要温和,非柴火不可开疮看视,常有寒侵致生多变。”说明了无论在平时生活中,或者已经发生疾病以后,都要注意适应自然界气候的变化,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加剧。注意气候的变化强调情志安定•情志内伤引起疾病发生,古人早有深刻认识,如《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说明很多疾病起因于情志改变。不但平时要情志安定,就是患病以后,亦当注意及此。医务人员和亲属也应注意病人情绪,不能给以不良刺激。如《外科精义。论将护忌慎法》说:“尤不可乱举方药,徒论虚实,惑乱患人,凝滞不决。”还有的医书中记载,病人卧床之时,多不能自慰,而其亲属朋友必须善慰之,不当以家事频频相烦,以伤其心,即现代医学的保护性医疗制度。中医治疗皮肤病三大特点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以知其内;至其内,已愈其外”。皮肤是人体的最外表,“观其外,以知其内”,看到外表有病,能够推断是哪个脏腑失调。大多数的皮肤病都是因为内在脏腑的失调所引起。“治其内,以愈其外”就是指治疗体内的失调,外面就能好。经过治疗,达到皮肤病的痊愈。首先,整体的观念。第二,辨证论治。同一个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可有不同的表现,从而有不同的治法。比如我们在感冒,早期流清鼻涕、打喷嚏、咳嗽,有点头疼,中医讲属于风寒,过一段时期,可能吐黄痰了,嗓子疼,鼻涕也黄了,这是炎症期,中医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