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刘半农和他的“她”刘半农和他的“她”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20XX 年央视举办“百年新诗”朗诵会,开场第一首诗便是《教我如何不想她》。此诗的作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读罢此诗,不禁心生疑问,诗中那个令刘半农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的“她”,到底是谁呢? 摒陋放足爱怜她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11 岁的刘半农跟着母亲蒋氏去离家不远的庵堂进香,碰巧遇上城东朱夫人带着两个女儿进庵许愿。朱夫人的两个女儿出落得亭亭玉立,尤其是长女朱惠,明眸皓齿,楚楚动人,令情窦初开的刘半农一见倾心。 刘半农 4 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6 岁就能吟诗作对,以聪慧过人而饮誉乡里。当得知刘半农尚无婚配,朱夫人遂主动向蒋氏提起,愿将长女许配。蒋氏见朱惠聪颖漂亮,满心高兴,一口允诺。 朱惠比刘半农大 3 岁,尽管有“妻大三,抱金砖”的说法,但刘父对此还是介意。因此刘父以两家“门不当户不对”为由反对这门婚约。朱家又提出将次女许配刘家,刘家领情应允。 可是订婚后不久,朱家次女竟患病去世。过了一段时间,朱夫人旧事重提 ,再次提出将长女朱惠许配给刘家,刘父被朱家的诚意感动,同意了这门亲事。 有一次,刘半农无意中看到朱惠裙下露出穿着红绣鞋的小脚,顿生怜意,决心帮助朱惠摆脱缠足之苦。他请求母亲去劝朱家不要再给朱惠缠足。朱惠听说此事,十分欣喜,从内心感激刘半农。 刘半农从小便有“尊重妇女,呼唤妇女解放”的新思想,这个“摒陋放足”的经历,成为他后来首创“她”字的最初诱因。 此生决意不负她 1905 年,14 岁的刘半农以江阴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1910年 6 月,刘母病危,依据当地的“冲喜”风俗,刘半农赶回家结婚,尽管“冲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喜”未能挽救刘母的生命,也比较仓促,但朱惠从此成了刘半农一生中最忠实的伴侣。 由于家务繁重,朱惠曾两度流产,引起刘父的极度不满。他听信卜卦先生的说法,认为儿媳“命中无子”,不能生育。于是,刘父强令刘半农休妻另娶,或以纳妾的方式传宗接代,甚至私自为刘半农物色好了纳妾对象。刘半农早就下定决心,一生只钟情于朱惠一人,对父亲的建议坚决反对。 1916 年秋,刘父的担心终于被打消,朱惠生下了女儿,刘半农为其取名“小蕙”,寄予对女儿的美好期望——夫人贤惠,女儿蕙质。 伉俪情深首创“她” 1917 年 5 月,刘半农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