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10 月 19 日晚播出的《永远在路上》 第三集《踏石留印》 ,大家观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下面聘才本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一个星期前,我从1 月 28 日的《人民日报》中看到了“人民论坛”的一篇文章《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 作者:石家友 ) ,文章的标题就让我眼前一亮,我一口气读完又重读了几遍。至今,我还在回味,总觉得说得很实在很铿锵,不得不浮想联翩。文中谈到:“如何抓落实 ?这既是一个思想问题,也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前不久,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用了 8 个字:‘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他说,对重大决策、重要部署、主要矛盾、关键环节,要时刻放在心上,亲力亲为,抓出实效,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我们开展工作,应该象张庆黎书记那样,做到“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但我们往往是在开展工作时爱说上这么一句“要把工作落到实处”便了事,而做起来,却是蜻蜓点水,似痕无痕,思想不重视,只顾眼前利益,工作不讲方法,敷衍了事。不是吗 ?工程,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不少吧; 活动,只有计划和总结,而没有过程的,比比皆是吧。所谓的落实,也只不过总结写得好罢了。文中还谈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背后,凝聚着强烈的责任心 ;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浸透着那么一股劲。我从中读出:责任+干劲 +方法 =落实。目前,我县开展的“杜郎口模式”实验工作已一年多了,抓落实正当时吧。读罢此文,结合实际,我依然感到,我们的课改“踏石”鸿毛落地,“抓铁”微风掠过。我妄自认为,我们责任心是有的,方法是有的,就是少了点儿干劲! 愚公可以移山,劲头使然也。劲,要往一处使,才是干劲。我们的课堂应该关注的是学生自主“练”的多少,而不是自主“闹”的多少。“闹”只是形式,“练” 才是本质, 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本质只有一个。要大伙起干劲, 评价的指挥棒最为重要,指向“闹”处便闹,指向“练”处便练。正如谷歌副总裁李开复先生所说:“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所以,对落实有用的评价才最为重要,才能让大伙起干劲! 我们的课改需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落实,也需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坚持。在落实中坚持,在坚持中落实,我们的课改就会在“踏石”与“抓铁”中,不断地“更上一层楼”!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没有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