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张爱玲散文集《流言》美段赏读张爱玲散文集《流言》美段赏读 作家简介_ 张爱玲(1920-1995 年),生于上海。在圣玛利亚女校读书时就在校刊发表散文、小说。1938 年考取伦敦大学,因战事发生,改入香港大学。1942 年回上海后,开始职业写作。1943 年发表小说《沉香屑》,震动上海文坛,以后的重要作品有《金锁记》《倾城之恋》等,结集出版了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1952 年至香港,创作了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1956 年起旅居美国,创作了《红楼梦魇》《小团圆》等。 作品简介_ 《流言》是张爱玲的散文集。 张爱玲是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将生活艺术化的写作者。她以小说著名,然而她的散文比小说更本色,更真实,也更有味。她以抒写自己对自然景色的多愁善感为开端,从饮食男女、服饰吃用到身边的细故琐碎,从亲友的描述到往事的追寻,从电影戏剧美术的评述到读书写作的自由,贯穿她文章的,始终是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她的语言别具一格,行文流丽,议论风生,神采飞扬,正如傅雷赞叹的,那是“色彩鲜亮,收得住,泼得出的文章”。 (一) 不久我母亲动身到法国去,我在学校里住读,她来看我,我没有任何惜别的表示,她也像是很兴奋,事情可以这样光滑无痕迹地度过,一点麻烦也没有,可是我知道她在那里想:“下一代的人,心真狠呀!”一直等她出了校门,我在校园里隔着高大的松杉远远望着那关闭了的红铁门,还是漠然,但渐渐地觉到这种情形下眼泪的需要,于是眼泪来了,在寒风中大声抽噎着,哭给自己看。 (张爱玲散文《私语》) 美段赏读:这眼泪似乎来得有些迟,人走了才来。和大多数人在与人告辞时痛哭,人一走就擦干眼泪笑不同。这是张爱玲式的告辞方式,毫不造作,却真实感人。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 我父亲扬言说要用手枪打死我。我临时被监禁在空房里,我生在里面的这座房屋忽然变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白的粉墙,片面的,癫狂的。 BeverleyNichols(贝弗利·尼科尔斯),有一句诗关于狂人的半明半昧:“在你的心中睡着月亮光。”我读到它就想到我们家楼板上的蓝色的月光,那静静的杀机。 我也知道我父亲决不能把我弄死,不过关几年,等我放出来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了。数星期内我已经老了许多年。我把手紧紧捏着阳台上的木栏杆,仿佛木头上可以榨出水来。头上是赫赫的蓝天,那时候的天是有声音的,因为满天的飞机。我希望有个炸弹掉在我们家,就同他们死在一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