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学案例评录

教学案例评录_第1页
1/4
教学案例评录_第2页
2/4
教学案例评录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案例评录教学案例评录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寓教于乐,给老师带来了科学的教学方法。音乐老师不仅是新课程的实践者,也是新课程的探究者和建设者。每一位音乐老师都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化学习和理解《音乐课程标准》,进一步讨论和把握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实质。 案例一:巧用对比,善用综合 A 班: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比较难于把握,所以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的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和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前,我较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了德彪西和印象主义音乐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欣赏这两部作品。学生没有太多疑问,但是课堂气氛却有些沉闷。我有些困惑了,印象主义音乐与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有着很大的分歧和差别,盛行时间并不是很长,却是音乐进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我一直都很喜爱印象主义音乐,学生怎么没感触呢? B 班:在导入新课的设计中,我先让学生欣赏布里顿的《彼得·格林姆斯——四首大海间奏曲》之一“黎明”,让学生通过音乐猜想作品描绘的是什么内容?不少学生回答是大海、波涛等等。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然后再让他们倾听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的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学生极少能联想到大海,当我告诉他们这是表现大海时,学生充满了惊诧和疑惑:这是描写大海吗?我没感觉到像大海啊!我说:你们知道吗?《大海》首演时反响不佳,曾有评论家批判说“我没有听到大海,没有看到大海,没有感觉到大海”,这和你们的感觉是一样的。学生立即被吸引住了,我由此自然地引入印象主义音乐的内容。 在复听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时,我让学生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去表现乐曲的内容。学生纷纷动笔,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有学生用画笔勾勒出一幅幅朦胧优美的图景,生动细腻地展现内心对音乐的美好想象。更有学生用笔触刻画出诗情画意般的意境:在那优雅的庭院,有一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位漂亮的少女坐在缠绕着绿叶的秋千上,馥郁的花香幽幽地穿过少女亚麻色的长发,云雀的歌声在云间萦绕……学生不但深刻领悟了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而且融入了自己的见解和制造,整节课都沉醉在情景交融、诗意翩翩的意境中。 评析:印象主义音乐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所以我采纳对比的方法,先让学生体验布里顿的《彼得·格林姆斯——四首大海间奏曲》之一“黎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学案例评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