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滇南文脉在临安滇南文脉在临安 若问滇南的文脉何在?我想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临安古城——建水。 说起建水,想必很多人脑海出现的都是热腾腾的烧豆腐还有声震海内外的海菜腔。建水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铸就了雄踞滇南的灿烂辉煌,也孕育了热情智慧的建水人,他们安居于此,用博大的胸襟与开放的视野吸纳着、记录着、传承着这里的文化。 建水距云南省会昆明约 220 里,位于滇之南,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810 年前后)在此筑惠历城,属通海都督。惠历为古彝语,就是“大海”的意思,汉语译为“建水”。元时设建水州,属临安路。……明代仍称建水州,改路为府,临安府治移至建水……在长达七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这里曾经作为滇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中心,闪耀着熠熠光芒;这里曾经是中原文化、西南边地文化大融合、大沟通的聚合地,街道繁华,人群熙攘;这里曾经是滇内读书人的朝圣地,“金碧壮丽甲全滇”的全国第二大文庙就坐落于此,学海泛舟,杏坛讲学均为滇人之荣光。 跨过历史的长河,这座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一批自然、人文绝佳的游览胜地,星罗棋布地散布在建水城内外,吸引着八方游客。“以文庙、指林寺、朝阳楼、纳楼司署等古建筑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先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朱家花园、团山民居等为代表的古民居,被专家、学者称为杰出的典范,团山民居还走进了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的名录;遍布于城乡大街小巷和深宅大院的古井,耸立于寺庙山巅历尽风雨的古塔,横亘于江河之上的百年古桥,见证了建水的沧桑岁月;历代文化名人丰富而宝贵的历史遗存,熔铸和积淀了建水厚重深邃的文化底蕴。”基于此,由政协建水县委员会组织编写,汪致敏、杨丰、后振美执笔写作的“名城文化史料丛书(第二辑)”先后历经两年,分别于 20XX 年、20XX 年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完结。丛书主要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建水人文为写作对象,包含《朱家花园——滇南豪门的兴盛与隐退》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团山民居——宝贵的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学政考棚——滇南科举历史的记忆》《传统楹联——铭刻在建水古建筑上的音符》四本图书,通过图文并茂、改变以往单一解读史料的方式,将分布于不同历史时空交汇“点”上的人、事、物,用一条贯穿古今的“线”串联起来,用完整的“面”的形式呈现出属于那个时代更宽阔的历史场景。 微观与宏观写作镜头的综合运用使得四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