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给紧张情绪“松绑”你自己就行给紧张情绪“松绑”你自己就行 许燕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也随之加大。身处其中,若无法改变外界压力,我们又该怎样让自己更抗压呢? “压”出来的疾病 压力是一种生存常态,它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家庭中,人们会受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养老问题的压力。作为学生和职场人会受到职业压力。据调查,职业压力已占到人们生活压力的 76%。 压力的存在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心理压力假如不及时积极应对处置,最终将导致生命枯竭,包括生理枯竭,即亚健康,严重将导致过劳死;心理枯竭,即心烦意乱,严重将进展为自杀。 当压力过大时,身体会出现生理应激反应,并对身体产生全方位影响。例如,心理方面会出现兴趣丧失、抑郁、注意力障碍、失眠、头痛、焦虑、恐惧等症状;皮肤方面会出现痤疮、湿疹等;骨骼、关节和肌肉会出现痛苦、肌紧张、骨密度下降等;心脏方面会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脏病发作风险升高;消化系统,可能出现胃痉挛、胰腺炎等。冠心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多种肿瘤都是压力易感性疾病。 20XX 年芬兰、英国讨论者追踪受访者 11 年后,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了讨论,证实每天加班超过 3 小时,将导致抑郁、焦虑或失眠,罹患心脏病的概率较不加班人群高出 60%。 压力另一个重要危害是造成心理枯竭,具体可表现为认知枯竭、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价值衰落及攻击行为。认知枯竭的特征为知识枯竭、认知功能下降、工作出错、决策失误及毒性思维。情绪衰竭的特征为烦躁、易怒、责备迁怒于他人;悲观沮丧、抑郁、无助与无望;工作热情完全丧失,简单说就是情感资源干涸了,使人无法关怀他人。去人性化特征的人们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待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对他人不信任,多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疑,充满批判性,冷嘲热讽、贬损他人;无同情心可言,将人视为无生命的物体。价值衰落可表现为对工作价值的否定,对个人能力的否定,对生命价值的否定。攻击行为主要为攻击他人和攻击自己。 应对压力有“套路” 面对压力时,躲避或试图消灭压力都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压力无处不在。最好的方法是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乐观向上,变成“打不死的小强”。当然,心理学专家也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抗压方法,大家不妨试试。 第一种是生理应对策略,就是通过放松肌肉和骨骼,调节心理状态。见效最快也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