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铜政办[2002]6号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为了推进全市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根据省民政厅等13个厅局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民福字[2001]107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推进我市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社会福利社会化是指政府通过倡导、组织、支持和必要的资助,动员、引导集体组织、村(居)民自治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和国外投资(捐资)人,以多种形式捐助和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并逐步使之成为社会福利事业的承办主体。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型城市。截止2001年底,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已达11.4%,预计到2003年全市老年人口比例将达12%。而我市现有为老服务机构较少,设施相对简陋,服务项目不配套,已不能满足全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需求。因此,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兴办多种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改革现行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二、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指导思想:以我市“十五”计划纲要为指导,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福利服务需求为目标,以体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为老年人福利服务为重点,探索出一条政府倡导资助、社会各方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建立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1-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总体目标:到2005年,基本建成以政府举办的社会福利事业为示范,以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从2002年起,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在全市新建和改造一批为老服务设施,力争福利机构供养总床位数达到1000张,其中社会投资兴办的福利机构床位数不低于总床位数的50%;在95%的农村乡镇建立起以“五保”老人为主要对象的服务网络,集中供养率要达到40%以上;有计划地在省二级以上敬老院建立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基本要求: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投资社会福利事业。二是服务对象公众化。社会福利机构除供养“三无”对象、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外,要面向全社会,扩大服务范围,逐步满足广大群众的福利服务需求。三是运行机制市场化。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四是服务方式多样化。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除集中养老、助孤、助残外,应发挥多种服务功能,为家庭服务提供支持。大力发展社区福利服务设施和网点,积极鼓励单位福利设施社会化,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五是服务队伍专业化。同时,大力倡导志愿者服务。三、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一)多渠道筹措社会福利资金。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形成社会福利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重点用于一些基础性、示范性国办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同时,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实行政策优惠,引导和鼓励集体组织、村(居)民自治组织、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个人和外资以各种形式捐助或兴办社会福利事业。成立铜陵市慈善协会,开展捐赠、养老和助孤、助残活动。(二)加快社会福利体制改革步伐。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2-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国有社会福利机构要建立法人实体化管理、市场化运行机制,改革内部管理、用工和分配制度,全面对社会开放,发挥示范作用。探索以市老年公寓为龙头,以基层敬老院等老年福利机构为骨干,组建铜陵市为老服务公司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社会福利机构,企事业单位可利用闲置资源兴办社会福利机构。新办的各类社会福利机构,要按照市场配置资源价值规律调节、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法则运行,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主体。(三)拓宽社会福利服务领域。在社区的社会福利机构除集中养老和助孤助残外,应设立“三室一所”即文化娱乐室、康复医疗室、日间照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