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周公之琴舞》樂制探微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王志平《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出版後,備受大家矚目。許多簡文辭義古奧,耐人尋味,深深吸引和激發了學術界的科研興趣。例如,其中的《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等篇,就對我們深入了解先秦的“毖”這種特殊文體,具有啓聵發蒙的作用。尤其是《周公之琴舞》一篇,就向大家呈現了某些西周樂舞的具體形式和内容,為我們進一步探討相關樂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新的研究素材。在整理者的基礎上,我們也有一些淺見,玆不揣鄙陋,姑傚野人負曝獻芹。一、“九絉”《周公之琴舞》中有兩處提到“九絉”(釋文盡量用通行字) :周公作《多士敬 (儆)怭(毖)》,琴舞九絉。 元内啓曰: ⋯⋯。成王作 《敬(儆)怭(毖)》,琴舞九絉。元内啓曰:⋯⋯。亂曰:⋯⋯。整理者云:《周公之琴舞》 首列周公詩, 只有四句, 是對多士的儆戒, 應當是一首頌詩的開頭部分。接下來是成王所作以儆戒為主要内容的一組九篇詩作,其中第一篇即今本 《周頌》的《敬之》,據此句可知這些詩肯定是《周頌》的一部分。周公之頌與成王所作其他八篇今本都已失傳。九篇詩簡文稱爲 “九絉”,讀為“九卒” 或“九遂”,義同文獻中的 “九成”,孔穎達疏 《書·益稷》“簫韶九成”云: “鄭云:‘成猶終也。 ’每曲一終,必變更奏,故《經》言九成,《傳》言九奏,《周禮》謂之九變,其實一也。”1又注 [ 二 ] 云:絉,字見《玉篇》 :“繩也。”簡文中讀為“卒”或“遂”。《爾雅· 釋詁》 :“卒,終也。”“九絉”義同“九終”、“九奏”等,指行禮奏樂九曲。《逸周書· 世俘》“籥人九1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下冊第 132 頁,中西書局,2012 年。終”,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九終,九成也。”2整理者把“九絉”與“九終”、“九奏”聯係起來,想法也是很好的。但是傳世文獻中未見“九卒”或“九遂”之說,所以不能使人完全信服。此其一。其二,更主要的是,依照整理者所釋,“周公詩,只有四句”,僅一章如何能有“九終”、“九成”或“九奏”呢?3因此,整理者認爲這四句詩“是一首頌詩的開頭部分”。如果這樣的話,只能認爲周公的其他八篇頌詩簡文失載了。但全簡完整無缺,這從簡背的連續簡號中即可看出。認爲周公頌詩不完整,無論如何難以令人信服。我們認爲,想要正確理解簡文中的“九絉”,僅僅局限於常規的字詞訓釋遠遠不夠,還必須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