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问题 现在喜爱听音乐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为了听到更好的声音,很多朋友都购买了品质比较高的音源,比如高档声卡或 HiFi 入门级的 CD 台机,但却还是无法得到心目中的高品质声音表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在音响店里聆听高档音响,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想来不少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虽说一分钱一分货,但自己能否构建与之表现稍相近的系统呢? HiFi 耳机的优异表现相信给过很多朋友以惊喜,但在很多地方都会留下一些底气不足的遗憾,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关注 HiFi 音响的朋友们如果见识过名厂或高手制作的胆机,观摩过那如镜光滑的机箱和灵性四溢的胆管,再聆听过柔美醇和的声音,可能都会不禁揣测一下内部的结构。如果打开外壳,见到内部并没有预想中的电路板,而是几根粗铜线纵横交错地搭成一个网状框架,各个元件都整齐地焊接在这个框架上,之间再用各色导线连接,不免会惊叹连连。高手会说,这样的手法叫做搭棚焊接,简称搭焊,既是最传统的,也是最好声和最艺术的手法。也许朋友们会想:我能不能拥有这样的一个艺术品呢? 希望在大家看完本文后,这些疑问能够得到有价值的回答。音响本是学无止境,笔者言语中若有不周或谬误,希望能与大家展开商榷和得到斧正。 下文的很多内容都涉及到 DIY ,如果要进行操作,请大家特别注意安全,在有经验的朋友的指导下进行。由于实际电路中变数甚多,所以只有严格仔细地跟随必要步骤并加以耐心细致的调整,才会得到尽量好的声音品质。由于具体情况有别且无法完全考虑到,所以请大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只尽量保证陈述的真实和贴切,而不对效仿操作的后果负责。 寻求解决 众所周知,自从真正被运用到计算机上以来,音频技术的发展不断为我们创造着惊喜,从8bit 到 44.1KHz/16bit 再到 96KHz/24bit、从单声道到立体声再到多声道、从MIDI到 MP3 再到 APE 和FLAC,无一不在刺激着我们对听觉享受的渴望和对声音品质的追求。应该说随着“发烧级”声卡创新 AWE64GOLD 和帝盟 MX200 先后的横空出世,一群狂热的电脑音频发烧友开始形成,电脑也成了很多朋友的音乐欣赏中心。 对很多狂热地喜爱音乐的朋友来说,音频技术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最大快乐是在 APE格式被广泛使用之时——来自中规中矩的 44.1KHz、16bit、立体声和无损压缩(96KHz、24bit 和多声道这样高指标虽然更加能吸引人们的眼光,但是我们能欣赏的音乐只能来自唱片公司,而SACD 和DVD-Audio 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