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二年级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构建有效的课堂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我们知道有效课堂的“有效”是相对的。其本身是一个追求的过程,没有尽头,如何去实现有效呢?目前,众说纷纭。下面我仅从一名实践体验者的角度对“如何搞好二年级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在“解读”两字下功夫。 1、解读教材。 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刻、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我们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时,我们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如:(1)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的设计对本班学生适用吗?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是否需要将例题改编?(2)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3)教学中那些内容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4)教材所呈现的顺序是否能直接作为教学的顺序?是否需要重组教材?(5)从教学目标看,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又是什么?如果我们经常做这样一些思考,就会使我们驾驭教材的能力得到提高,就能更加合理的使用教材。其次,我们要在细节上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卡通语言。我们一直倡导“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解读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我们在备课时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3)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老师的点拨和指导?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