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P 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比较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生物必修一第三章。因本节内容中的有氧呼吸和线粒体相联系,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DNA 复制等知识相联系,呼吸作用与生活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知识相联系,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还牵涉到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三个概念的学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子概念,是细胞呼吸这一概念的深化。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而且牵涉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对学生而言,本节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是,有关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较广,如酿酒时先通气后密闭,苹果储存久了有酒香,剧烈运动会感到肌肉酸痛等。因此,如果围绕这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是比较高的。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②辨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和过程。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2、能力目标: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对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④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②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生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五 教学策略和和方法:1、策略:多媒体教学、探究式教学2、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归纳分析法、比较法、讲授法六 教学过程(一)有氧呼吸本节的重点是有氧呼吸的过程,难点也在于此,只要有氧呼吸过程研究透彻,无氧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