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案5 一、自读要求:(一)了解庄子及其作品、思想。(二)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三)熟读课文,背诵的一段。二、学习侧重点:(一)对比手法的运用。(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三)寓言体的特点。(四)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解说)本文是一篇想象奇特、对比鲜明、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寓言体文章,因此重点研究学习这些方面, 对于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借鉴、发挥与创造极有帮助,有利于我们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自读程序 ] 一、在教师简要交代作者及其作品、思想的基础上, 学生独立地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二、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分小组对自读时存在的问题、疑难进行针对性研究。三、在研究的基础上分小组向教师质疑,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予以答疑。四、强化性自读检测。(解说)对于阅读课文,教师必须对学生放开手脚,训练和培养他们的自读习惯,提高他们利用教材本身和工具自我学习的能力。为此, 教师可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其合作精神和研究习惯。[自读点拨 ] 一、 庄子及其作品庄子 (公元前 369-前 286 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对现实不满, 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汪洋态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庄子》共33 篇、内篇7 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 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人胜。鲁迅先生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郭沫若说: \"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 )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二、 庄子的思想庄子哲学是生命哲学。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因此,他的思考具有终极意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