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民生工程报告与司法局法制宣传科2018年工作计划汇编司法局民生工程报告为扩大法律援助效能,我县坚持把满足群众的需求作为司法行政首责,着力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首先是采取高位运行,由县政府以永府办字[XX]48号文件规定《关于将法律援助工作工作列入县政府民生工程的通知》,明确要求各乡镇高度重视,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抓好落实;其次将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办案任务分配到县法律援助中心和各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要求县司法局定期督导;三是要求开辟绿色通道,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将法律援助案件受理的经济困难标准,按照现行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执行,对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和农民工按2倍执行;四是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事项的范围。即除对《省实施<法律援助条例>若干规定》第九条的代理事项和依据《市司法局关于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意见》中规定的扩大事项外,针对我县实际,县政府又明确将(1)主张因农村土地承包、流转而产生的民事权益的;(2)依法请求征地拆迁补偿的;(3)主张因宅基地侵权而产生的民事权益的;(4)主张因婚姻、继承而产生的民事权益的;(5)因毁坏农林作物遭受损失请求赔偿的等其他事项,一并纳入了受援范围。为让百姓充分了解法律援助工作的实质,让百姓真正享受到“政府出钱,律师买单”的法治成果,我县采取的是立体化宣传措施。一是推行法律援助联系卡制度。XX年司法局主动向农民发放法律援助卡600余份,并对受卡人建立信息档案;二是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XX年4至5月间,司法局组织局机关、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联合开展宣传月活动,活动中发放法律第1页共8页援助资料5000余份,悬挂标语25幅,极大地提高了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的知晓面和普及率;三是拍摄法律援助专题宣传片。XX年9月司法局与县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为弱势群体撑起法律的“庇护”伞》专题片,在县电视台“周末视点”栏目连续播放。让全县的百姓看到了身边的人、了解到了身边的事,改变了不少人过去有事找政府的思想,让不少人知道有事找律师;四是有组织地学习宣传法律援助政策。XX年,司法局分别在3月份、5月份、8月份、10月份邀请全县各乡镇及部分村委领导到司法局来,向基层宣传县法律援助民生政策;五是采取司法局党组成员分片包干的方式,深入到村、组(社区)宣传我县法律援助民生政策。XX年6月,司法局党组书记及其三名成员分成四个工作宣传小组,把全县分成东、南、西、北四块,开展“走百村进千户”活动。通过这种高位运行,立体式宣传,使我县法律援助民生政策实现了深入民心的目的。二、建三级网,搭外围桥,三百个联系点打造一小时服务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县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县不仅贫困人口多,外出务工人员多,且交通不便、村落分散。就如何把法律援助真正打造为百姓的“民生工程”,一直是我县司法行政部门所追求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县是采取:建三级网,搭外围桥,实现了三百个联系点打造出一小时服务圈。首先,我县在构建三级网络上,一是建立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核心的“民生工程”服务团队,以此为引擎,不断推动我县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建设;二是以全县23个基层司法所为依托,利用司法所已有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优化组合,建构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网络,使我县的法律援助工作在全县的每个乡镇均有人抓、有人管;三是在第2页共8页全县268个行政村(居)委会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便捷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指引。其次,我县针对本县域内实情,做好搭建“外围桥”这篇文章。一是广泛在人民群众团体中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如我们继XX年在工会、妇联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之后,在XX年又在残联、民政等部门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更好地为这些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弱势群众提供更快的法律援助服务。另外,针对我县每年近8万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聚集在、等地的实情,司法局党组一班人果断决定,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建设。XX年司法局就曾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还是三上、四下,了解实情、指导工作,破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