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尽管新的诊疗技术不断的涌现,然而胃肠减压术这一沿用了几十年的“古老”方法,仍然是外科常用的主要治疗措施和护理技术操作之一。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作用的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对胃肠道梗阻病人可减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和膨胀程度;对胃肠道穿孔病人可防止胃肠内容物经破口继续漏入腹腔;并有利于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的愈合。因此适用范围很广,常用于肝、胆、胰、脾、胃肠道手术,外科急腹症,如腹部创伤、肠梗阻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穿孔、急性单纯性胰腺炎及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胃扩张、胃十二指肠穿孔或出血等,是腹部外科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此项技术看起来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患者自身配合及减压装置质量等原因,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引流不畅、插管困难、呼吸困难、败血症等等。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八大并发症•1.引流不畅•2.插管困难•3.上消化道出血•4.声音嘶哑•5.呼吸困难•6.吸入性肺炎•7.低钾血症•8.败血症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一.引流不畅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一.引流不畅•(一)发生原因•1.置入胃管时病人的吞咽动作与操作人员送管动作配合不当、进管太急,胃管进入胃内太多造成胃管在胃内盘曲、打结。•2.昏迷病人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对咽部的刺激不敏感,插管时不能配合吞咽,胃管不易进入食管上口,或进入食管后缺少吞咽动作而盘旋在咽部或食管上段。•3.胃管插入过深,多见于胃肠吻合术时,胃管置入吻合口下的肠腔内,致使引流不畅。•4.胃内容物消化不彻底,食物残渣或胃液黏稠、血凝块阻塞胃管。•5.使用时间过长使胃管老化、变脆,管腔内粘连。•6.胃管的前端紧贴胃壁,持续负压吸引时可能发生吸钳现象。•7.减压器故障如胃肠减压装置漏气,失去负压等。•8.患者烦躁不安,胶布固定胃管不牢,使胃管向外滑出脱离胃腔。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一.引流不畅•(二)临床表现•腹胀无缓解或加剧,检查负压引流装置,无引流物引出,或引流物突然减少;引出的胃液量明显低于正常胃液分泌量(正常人24小时分泌的胃液量为1200~1500mL);注射器回抽时阻力增大;注气时胃部听诊无气过水音;冲洗胃管,引流量明显小于冲洗量。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一.引流不畅•(三)预防及处理•1.对于清醒的病人在插管过程中,耐心向其说明插管的目的和步骤,告知插管过程中配合的注意事项,(如吞咽的速度、呕吐时的处理办法等等),医护人员的插管速度尽量与病人的吞咽速度相吻合,以免胃管在病人的口腔内盘曲;工作中加强责任感,定时检查胃管,及时发现和纠正滑出的胃管。•2.为昏迷病人插胃管时,插管前先撤去病人的枕头,头向后仰,以免胃管误入气管;当胃管插入15cm时,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可防止胃管在咽部或食管上段盘旋。•3.定时更换胃管,以防止胃酸长时间腐蚀胃管,使其变质从而发生粘连,造成胃管不通畅。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一.引流不畅•(三)预防及处理•4.对于昏迷、烦躁的病人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止胃管被拔除,减少胃管滑脱。如因胶布固定不牢引起,可采用一种有效的粘帖胃管的方法(如图剪裁胶布式样):•将胶布1的部分贴在鼻翼的两侧,将胶布2缠绕在胃管出鼻侧。这样可以使胶布2牢固的粘在胃管上,胶布l对胃管产生一个向内的拉力,胃管既不容易与胶布松脱,患者也不易将胃管拉出。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一.引流不畅•(三)预防及处理裁剪的胶布样式21文档仅供参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