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名词解释:风格 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犹指风度品格。如《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在文艺领域指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艺术家由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绘形象、表现手法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各有特色,这就形成了不同的作品风格。风格体现在文艺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各个要素之中。艺术家个人的风格是在时代、国家、民族、阶级的风格的前提下形成的;但同时,时代、国家、民族、阶级的风格又是通过个人风格表现出来。 2、名词解释:意境 答: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受众(观众和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而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和共鸣。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但到了后期往往由于过分强调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而忽视如社会生活等客观因素进而流于玄秘,造成脱离现实的虚无主义等唯心主义倾向。优秀的文艺作品的往往能使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3、名词解释:主题 答:亦称“主题思想”,是文艺作品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是艺术家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经过对题材的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也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确定形式和结构,都必须服从主题表达的需要。主题具有阶级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特征。由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或创作意图的不同,相同的题材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深度,生活经历和艺术表现手法也会直接影响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4、名词解释:题材 答:文艺作品的内容要素之一,即作品中具体描绘的,体现主题思想的一定社会历史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它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素材经过选择、集中、提炼、加工而成的。作者选择什么题材,如何处理题材,取决于他们创作意图和所要表现的主题,受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阶级产场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制约。 注:此两个定义可合为一起成为一道简答题——“主题与题材的关系”,答案内容基本一样。如改成回答题或论述题——“试论主题与题材的关系”。则在回答完上述内容之后(或同时)加入一些举例内容即可,举例的内容可在自己最善长的美术门类、科目中选取自己最熟悉的史实作品或现象,相对应作答。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