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职业指导》教案

《职业指导》教案_第1页
1/39
《职业指导》教案_第2页
2/39
《职业指导》教案_第3页
3/39
1 第一课题:就业和就业指导 一、就业: (一)、定义: 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在一定岗位上从事有报酬或有收入的社会劳动。 (二)、条件: 1 、 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年龄之内。劳动年龄范围:男性1 6 —6 0 周岁,女性1 6 —5 5 周岁。1 6 —1 8 周岁属未成年工,只能从事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 2 、具有劳动能力,即具有健康(除孕妇、残疾人、体弱多病者等)的身体及文化科学技术知识(除文盲)和劳动技能。 3 、 所从事的劳动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属于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即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一定的职业岗位上进行劳动。 4 、 是有报酬或有收入的劳动。 主要符合以上四个条件,不论其工作岗位属于什么经济形式,采取什么用工形式,不论其工作地点,都应算作就业者。 二、就业观: (一)、定义: 就业的基本功能是人们谋生手段,就业可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个人对自己所需就业的职业有着自己的看法、要求和衡量标准。这种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就业所持的态度,就是就业观。 (二)、影响因素: 1 、家庭影响:家庭是就业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1 )、有意识影响:父母或其他成员有目的、有意识地灌输对某种职业的评价和看法,对孩子进行有关就业动机、职业选择以及对各种职业评价的教育。 (2 )、无意识影响:指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或其他成员的文化水平、思想水平、职业地位、平时的言行等形成的家庭氛围和心理状态对子女的影响。 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个职业等级观念,确立自己对职业的追求方向。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学生就业观念形成的重要阵地。学校运用教学和社会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思想道德等教育,使学生了解现实社会状况,懂得做人的道理,明白人生真谛。学校任课教师的思想品德、学生所学专业对学生的就业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3 、生活环境:左邻右舍对职业的评判、要求和看法,对就业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城市与农村有明显差异。 4 、社会舆论:社会形态、社会风气、新闻导向对就业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5 、个人素质:受教育程度、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职业技能和判断能力对个人就业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三)、分类: 在就业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所选择的职业能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因此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就业观。 1 、追求高薪型:以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的高低为择业标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职业指导》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