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89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的意义的开题报告引言过敏性紫癜(简称“紫癜”)是儿童最常见的自限性出血性疾病之一。在中国,每年新发紫癜约 15~20 万例,平均年龄为 4~6 岁,男女发病率相近。紫癜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体内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有关,其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作为促进细胞因子释放的中间物质,可能与紫癜的发病、转归等有一定关联性。本讨论旨在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的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以及解析其发病机制。讨论内容和方法讨论对象本讨论选取北京市某医院儿科门诊 2024 年至 2024 年所收治的 89例 1 岁~10 岁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讨论对象,其中男性 45 例,女性 44例,平均年龄为 5.2 岁。讨论方法所有患儿于诊断后 48 小时内采集血清样本,采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患儿血清 PCT 水平,同时根据患儿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抗过敏治疗组,另一组为中药治疗组。对比两组患儿之间的 PCT 水平变化和疗效,探究 PCT 在过敏性紫癜发病、转归等方面的作用。讨论结果结果显示,所有患儿的血清 PCT 浓度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发病早期(1~3 天)时,治疗组患儿血 PCT 水平较高,与非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中药治疗组患儿的 PCT 水平下降幅度更大,治疗成功率也更高。结论本讨论表明,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 PCT 水平变化与其发病、转归相关,并且中药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 PCT 水平,提高治疗效果。这为深化理解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也为临床医生更好地指导其预后评估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