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學初階 李學勤 一、什麽是古文字學 中國是一個歷史久遠的文明國家,文字的發展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研究古文字學規律,釋讀古文字,借以揭示古代歷史文化奧秘的學問,就稱為古文字學。古文字學是一門有實用意義的學科。在現代我國的考古學迅速發展,通過發掘不斷發現大量重要的古文字材料,這便要求運用古文字學的知識進行釋讀研究。同時,爲了更好地開展文物考古工作,也需要普及古文字學的基礎知識。中國的古文字并沒有“死”,它一直綿延流傳下來,演變成現今通行的漢字。 從古文字到今天的漢字是一脈相承的,古文字學研究範圍的上限應該上溯到文字的萌芽,一般以秦代統一文字作為下限,就是秦統一以前的文字,即先秦文字。不過,在最近一些年,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好多秦代到漢初的文字材料,發現其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海保留著先秦文字的一些特點,適合把古文字學的範圍放寬,把漢武帝以前的文字包括在內。 秦統一文字是中國文字演變史上的一次大轉折,不可能在秦短促的十幾年中完成,而是通過漢武帝以前的幾十年期間逐步走向定型的。經過此轉折,漢代的文字和先秦文字差異相當大,以致那時的學者已難辨認先秦文字。這時就出現一些人對古文字作專門的研究,如孔安國、張敞、揚雄、許慎等。漢晉以下,不少學者對當時發現的青銅器、竹簡等有所研究,他們的成功是古文字學的濫觴。兩宋時期,金石之學大盛。開始出現著錄青銅器及其銘文的專書,如北宋末年呂大臨的《考古圖》,有器物圖形、銘文、詳細發現地、尺寸、重量,附有考釋,體例美善,為後人所取法。趙明誠所著《金石錄》至今仍有參考價值。錢幣、璽印的著錄和研究也是在宋代發端的。元明兩代受理學壓制,暫時衰頹,沒有多少有價值的作品。到清代漢學振興時又扭轉過來。自乾嘉以下,名家輩出,一開頭仍繼續宋人風尚,以青銅器研究為主。羅振玉、王國維首先用近代的方法整理研究古文字。尤其是王國維的著作影響極大,為學術界所尊崇。但是他們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他們不能以考古學的材料作為研究的基礎,通過科學發掘獲得的古文字材料有限。第二,過去學者沒有正確的理論作為研究的指導。郭沫若開始研究卜辭、金文,為“用科學的歷史觀點研究和解釋歷史”開闢了新路。 今天的古文字學和以往的金石學是不相同的。主張繼承金石學的優良成果,也必須看到當代水平的古文字學已經是具有新的面貌的現代科學。它與考古學、古代史、語言學、文獻學都有密切聯繫,是一門成熟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