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部分 函数图象中点的存在性问题 §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 §1.2 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1.3 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 §1.4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1.5 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1.6因动点产生的相切问题§1.7 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 第二部分 图形运动中的函数关系问题 §2.1 由比例线段产生的函数关系问题 第三部分 图形运动中的计算说理问题 §3.1 代数计算及通过代数计算进行说理问题 §3.2 几何证明及通过几何计算进行说理问题 第四部分 图形的平移、翻折与旋转 §4.1 图形的平移§4.2 图形的翻折§4.3 图形的旋转§4.4 三角形§4.5 四边形§4.6 圆§4.7 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 课前导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 3 个,其中判定定理 1 和判定定理 2 都有对应角相等的条件,因此探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动态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寻找一组对应角相等. 判定定理 2 是最常用的解题依据,一般分三步:寻找一组等角,分两种情况列比例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已知∠A=∠D,探求△ABC 与△DEF 相似,只要把夹∠A 和∠D 的两边表示出来,按照对应边成比例,分 ABDEACDF和 ABDFACDE两种情况列方程. 应用判定定理 1 解题,先寻找一组等角,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 应用判定定理 3 解题不多见,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列连比式解方程(组). 还有一种情况,讨论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如果一组锐角相等,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三角比是确定的,那么就转化为讨论另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求线段的长,要用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而这个公式容易记错.理解记忆比较好. 如图1,如果已知 A、B 两点的坐标,怎样求 A、B 两点间的距离呢? 我们以AB 为斜边构造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与坐标轴平行,这样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斜边 AB 的长了.水平距离 BC 的长就是 A、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等于A、B 两点的横坐标相减;竖直距离 AC 就是 A、B 两点间的竖直距离,等于A、B 两点的纵坐标相减. 图1 图1 图2 例 1 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第28 题 二次 函 数 y=ax2+ bx+ c(a≠ 0)的图象 与 x轴交 于A(- 3, 0)、B(1, 0)两点,与 y轴交 于点 C(0,- 3m)(m> 0),顶 点为 D.(1)求该 二次 函 数 的解析 式(系 数 用含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