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勤:启蒙三题——笑着的 叫着的 哭着的 (转载) 法国人说,伏尔泰笑着,狄德罗叫着,卢梭哭着。这三个人的嬉笑怒骂,穿越那个“理性时代”,直落我们今天存活的这个世纪…… 伏尔泰的笑声,是伏尔泰主义的特征。狄德罗昵称他为“湖边的老土匪”,几分亲密,几分微议,似嫌他不该用笑声去作战。狄德罗毕竟年少气盛,不明白敌手之低下,尚不配使用更正规的武器。伏尔泰只有以笑声迎战,才不致辱没自己的智慧,才不致忽略对方的智慧。 伏尔泰老是拿“教会的荣誉”、“宫廷的尊严”乱开玩笑。他说,从前有一个泥腿子,叫“老实人”。“老实人”进城遇到了六经欧洲废君,失去王位却呈泼皮威风,吃饭赖帐,遭到意大利人的奚落哄笑。“老实人”起初不可思议,后来又听说宫庭社会暗中还流传有一种脏病,方有所悟。那脏病翻过来是一页“病历”,翻过去就是欧洲联姻王室的“家谱世系”: 侍女的病是一个方济会神甫送的,神甫的病得之于一个老伯爵夫人,老伯爵夫人得之于一个骑兵上尉,骑兵上尉得之于一个侯爵夫人,侯爵夫人得之于一个侍从,侍从得之于一个耶稣会神甫,耶稣会神甫当修士的时候直接得之于哥伦布的一个同伴。 伏尔泰言罢,随即就是一阵开怀大笑,连马克思都听到了这一阵笑声。《马恩全集》第十三卷第 4 3 5 页记载有马克思耐心描述的一则轶事,说伏尔泰当年有四个敌手,他就在家中喂养了四只猴子,分别取名为那四个敌手的姓氏。马克思说: 伏尔泰没有一天不亲手喂养它们,不赏它们一顿拳脚,不拧它们的耳朵,不用针刺它们的鼻子,不踩它们的尾巴,不给它们戴神甫的高筒帽子,不用最难以想象的卑劣方式对待它们。 伏尔泰每年只有一天不笑,那就是圣巴托罗缪之夜。每到这一天,他不仅不笑,而且浑身发烧,大病一场。二百年前 的那场宗 教 屠 杀 ,惨 死 者 达 两 千 多 人。巴黎 各 教 堂 的狰 狞 钟 声,胡 格 诺教 徒 临 死 前 的呼 救 声,魂 牵 梦 回 ,声声在耳,使 二百年后 的伏尔泰辗转反侧,不得安宁。 每到这一天,他给朋友写信,总署上一个怒吼着的名字:“écras er L’infame——踩死败类!”后来干脆缩写为“écr.Linf”,以致有一个拆看他信件的检查官,竟以为这些信的作者确有其人,就叫écr.Linf 先生。 伏尔泰的“败类”究竟何指?两百年来一直争论不清。搞历史的人有四种解释:天主教、基督教、所有的宗教、宗教狂热者。大概第四种解释比较可信。伏尔泰内心并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