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陆冲断构造带建模方法 及在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构造建模应用实例 中国石油勘探研究院 实验中心盆地构造室 二 O O 四十月二十六日 2 一、前陆冲断带构造建模目的、意义 前陆冲断带(Foreland thru st belt or foreland fold-thru st belt)即是处于造山带与盆地之间的过渡部位,造山带向盆地方向大规模掩冲推覆所形成的冲断系统。我国中西部的前陆冲断带一直是我国石油工业的主战场,并将继续在“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石油战略中发挥主导作用。 自从 Su ppe 于1983 年发表断层转折褶皱理论及其在构造解释在石油工业应用的划时代文章以来,油气工业界与构造地质学家的专家提出并逐渐修正了众多的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在石油工业地质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陆续成为国际上各大石油公司在复杂构造区确定圈闭落实储层及开发和设计的基本技术。AAPG 杂志在2000 年 6 月出版了石油构造地质学专辑,并在2003 年出版地震解释图集《挤压断层相关褶皱的地震解释》,旨在为挤压地区复杂构造的解释提供理论指导和解释上可以参考的范例。此外,AAPG,SEC,GSA 等国际会议多次举行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与复杂构造解释的专题讨论会与短训班,为该理论的提高与实际应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大量研究成果和勘探实践表明,我国中西部的前陆冲断褶皱带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并已发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玉门的青西油田、塔里木的克拉 2 气田等。但由于前陆冲断带地面的复杂山地条件,山地地震攻关难度大,地震成像差;复杂的构造变形导致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成图的难度大;异常高压的存在给钻探带来了很大风险。因此,勘探研究人员需要分析每个前陆冲断带 3 具体的地面地质条件,建立适合该前陆冲断带的有效勘探方法,例如采集方案,处理流程,成像方法与钻井设计等。在这一过程中,构造模型往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此所说的构造模型,是对前陆冲断带地层系统及其变形形成的复杂地质体的总称。在不同的前陆冲断带,构造模型必有很大的差别;构造模型的迥异,反过来决定了各前陆冲断带的勘探方法各有千秋。因此,前陆冲断带的油气勘探,首先要建立适合该区的构造模型.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构造模型将不断得到修正,越来越适合该前陆冲断带的特点,所起的作用也随之增大。 构造模型的作用贯穿整个勘探活动过程,乃至油藏描述与储层表征。例如: 1)地震资料的采集: 为了设计精细的观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