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观摩《课题学习:简单平面图形的重心》课例的反思 兴宁中学 汪佳明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实验与推广,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新教材无论从内容设计上还是呈现形式上,都给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冲击,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一个新挑战——如何上好“课题学习”课。“课题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也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由于它是一块新增的内容,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没有现成的教学方法可以遵循,许多教师都是边实践,边教学,从中努力寻求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此,今年四月份江东区教研室组织了一次初二数学教师的教研活动,由一名教师上一节优质示范课,执教的课例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课题学习:简单平面图形的重心。 一、课例教学片段回顾与评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欣赏杂技演员顶举多个圆形瓷盘进行表演的照片 2 、教师示范杂技,用一个手指头平衡地顶起一本书,并以手指头为支点让书本旋转起来 3 、让学生也模仿教师的动作,尝试着表演顶书杂技,多数学生表演失败 3 、发问学生,演员和教师为何有这样的杂技本领 4 、引出重心的物理含义: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整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就集中作用在一点上,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评析:1 、通过欣赏杂技演员和教师的精彩表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跃跃欲试之后的失败更是加重了他们的疑惑:为何演员和教师能使圆盘和书本不掉下来而旋转呢?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题的兴趣。 2 、教师介绍重心的物理含义后可让学生再次尝试顶书杂技,通过重心使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的力平衡即可,让他们在感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对重心的含义产生感性认识,感受重心是客观存在,为后面从物体重心到几何图形重心的抽象作好铺垫。 (二)实践活动,探求方法 2 1、活动一:寻找一支粗细均匀的木条的重心位置 (1)如图所示,两手分开把均匀木条水平地架在左右手的食指上,把两食指相对交替靠拢直到并在一起为止.用一个食指支在此处木条能水平平衡的位置. (2)用刻度尺量出平衡点的位置.得出均匀木条的重心在木条的中点处. (3)学生由圆形瓷盘、书本、铅笔的重心探求经历,得到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之一:顶举法(支撑法),关键是使以重心为作用点的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的力平衡即可 2、活动二:不用顶举法来寻找不规则外形薄板的重心位置 (1)任选两点 A、C 作为悬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