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_第1页
1/17
不稳定性心绞痛_第2页
2/17
不稳定性心绞痛_第3页
3/17
单病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路径一、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ICD-10:120.0/20.1/20.9)。(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非 ST 段抬髙型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 年)并参照 2011 年ACC/AHA 指南建议。1.临床发作特点:表现为运动或自发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2. 心电图表现:胸痛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 ST 段压低或抬髙>0.1MV,或 T 波倒置 20.2MV,胸痛缓解后 ST-T 变化可恢复。3. 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髙或未达到心肌梗死诊断水平。4. 临床类型:(1)初发心绞痛:病程在 1 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可表现为自发性与劳力性发作并存,疼痛分级在 III 级以上。(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既往有心绞痛史,近 1 个月内心绞痛恶化加重,发作次数频繁,时间延长或痛阈降低(即加拿大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TTV]至少增加 1 级,或至少达到 III 级)。(3)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 20 分钟以上。(4)梗死后心绞痛: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 24 小时后至 1 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5)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 ST 段一过性抬髙,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仅有少数可演变为心肌梗死。(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不稳定心绞痛及急性非 ST 段抬髙型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 年)并参照 2011 年ACC/AHA 指南建议。1. 危险度分层:根据 TIMI 风险评分或患者心绞痛发作类型及严重程度、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记物测定结果,分为低、中、髙危三个组别。2.药物治疗:抗心肌缺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调脂药物。3.保守治疗:对于低危患者,可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后可进行负荷试验检查,择期转上级医院行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治疗。4.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四)标准住院日为:1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120.0/20.1/20.9 不稳定性心绞痛疾病编码;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不稳定性心绞痛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