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与魏晋风度 1、竹林七贤的三个谜团:人数之谜、地点之谜、传播之谜 2、魏晋风度与竹林七贤 (1)魏晋风度的提出及发展 (2)魏晋风度面面观 美容之风 服药之风 饮酒之风 任诞之风 隐逸之风 艺术之风 (3)竹林七贤对魏晋风度的影响 3、魏晋风度与当代人的精神重建 (1)个性的存在 (2)诗意地栖居 (3)尊严的发现 “魏晋风度”一词,应该出自鲁迅先生 1927 年 7 月的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以率真、坦荡、放浪、淡定、自然、旷达作为其注解,皆无不妥。它是一种美学观,也是一种人格范式,所谓“真名士自风流”。美学上,表现在作品的“风清骨骏”,即“文情并茂、结构严密、刚健郎畅的美”;人格上,知识分子崇尚个性、自由,保持自己的尊严,“诗文言志”,不曲意奉承政治当权者。与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 作的墓 志“自由之精神,独 立 之思 想 ”有 异 曲同 工 之妙 。 魏晋名士们 在政治思 想 上多 崇尚老 庄 “无为而 治”,“托 杯 玄 胜 ,远 咏 老 庄 ”、“以清谈 为经济 ”,这 是“魏晋风度”的核 心 所在。其中 清谈 代表又 分为五 期 :建安 七子、正 始 名士、竹林七贤、王谢 世 家 、桃 源 陶 令 ,他 们 也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至 于 舍 其他 而 单 以竹林七贤做文章名,一则 “七贤”生活 于 魏晋之交 ;二 则 “七贤”中 数人行 为风格大 异 于 当世 ;三则 笔 者对“七贤”中 嵇 康 、阮 籍 、刘 伶 有 偏 爱 。 七贤同 游 竹林(在今 河 南 焦 作),当是曹 魏正 始 年间 (240-249)的事 ,其记 载 自东 晋初期 见 著 于 史 传后 ,一千 多 年来 ,几 乎 无人对其真实 性提出质 疑 。近 代陈寅恪先生首 发新 论 ,认 为“竹林七贤”系东 晋士人受 佛 教 “格义 ”学风影响,取 释 迦 牟 尼 说 法 “竹林精舍 ”之名,附 会《论 语 》七人之数而 成 ,并非 历 史 实 录 (陈寅恪:《陶 渊 明 之思 想 与清谈 之关系》)。关于 “竹林七贤”名称 的由来 ,据 周 凤 章先生考 证 源 于 谢 安 ( 《“竹林七贤”称 名始 于 东 晋谢 安 说 》,载于 《学术研 究 》1996 年 6 期 )。周 文倾 向 于 陈寅恪先生论 点,因 为七贤之一的王戎 (234-305)年龄 明 显 不符 。然而 ,没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