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前世今生在惠济区境内流淌着一条古老的运河。这条运河因朝代不同,名称也不断变更。战国到秦汉间,叫鸿沟,也叫汴水,隋代叫通济渠,唐、宋叫汴河。这条运河发挥过重要的漕运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运河沿岸的城市发展与文化交流。鸿沟鸿沟是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它是综合水系,现在的索须河、贾鲁河,都曾是鸿沟的重要组成部分。惠济区处于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古时水系发达,天然湖泽广袤分布,是鸿沟的起点,也是鸿沟水系及航运的枢纽。最早系统性开凿鸿沟的,是战国时期的魏惠王。公元前年,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山西夏县)迁到大梁(开封),建造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战国时期最坚固的都城。大梁不仅陆路四通八达而且周围水系众多。公元前年,魏惠王从敖山(广武山)东北的荥口引黄河水入济水,经荥泽过圃田泽,然后凿沟修渠,从圃田泽引水到大梁。在此后多年间,魏惠王命人向东南继续开凿,使水系工程不断拓展,经现在的通许、太康,一直延伸到淮阳东南流入颍水,最后汇入淮河。这些水系工程相互连接,交织成网,形成了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人工运河。鸿沟就象一条四通八达的水上走廊,从荥阳向四周延伸,连接着豫东大平原上众多的主要河道,形成了黄淮之间的水运交通网。鸿沟运河的开通,发展了交通,相应地刺激了商业12造船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对农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由于荥阳交通位置优越,战略地位重要,很快成为天下名城。《盐铁论•通有篇》说:“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韩之荥阳……富冠海内,皆天下名都。”当时的荥阳,人口大量聚集,有规模宏大的官署衙门,有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有各种手工作坊,有进行贸易的市场,城内店铺林立,热闹非常。公元前年,秦王羸政(即后来的秦始皇)派大将王贲攻打魏国,在引黄河入圃田泽的黄河口门处扒开大豁口,汹涌的黄河水顺着鸿沟水道直灌魏国都城大梁,大梁城遭严重破坏。秦国利用水战,轻易地灭掉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秦国占有了鸿沟水道后,在漕运枢纽荥阳北边的敖山(广武山)上,设置了全国最大、最重要的粮仓一一敖仓。楚汉争霸之际,刘邦和项羽曾多次围绕敖仓展开争夺。两汉时期,汉王朝一直利用鸿沟水道调运东南地区的粮食和物资接济关中和洛阳,屡次对鸿沟加以治理,特别加强了对引黄河口门处的荥口石门的整治。西汉末年,黄河、汴渠(西汉鸿沟被称为浪荡渠狼汤渠,东汉成为汴水、汴渠)决坏,水患持续多年,到东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