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隋唐、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情况。2.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繁荣的表现,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3.了解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感受民族交融的推进过程。自主预习一、隋朝兴亡1.建立: 。 2.统一: 。 3.发展: 。 4.灭亡: 。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建立: 。 2.繁荣(1)“贞观之治”: 。 (2)武则天的统治: 。 (3)“开元盛世”: 。 3.民族交融(1)西域: 。 (2)吐蕃: 。 (3)东北: 。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概况: 。 (2)影响: 。 2.黄巢起义(1)背景及时间: 。 (2)影响: 。 3.唐朝灭亡 。 4.五代十国 。 核心素养专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中心定于洛阳 ②促进南北往来 ③沟通五大水系 ④抵御北方袭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2.因大运河的开凿而促进其工商业繁荣的城市是( )A.扬州B.益州C.刘家港D.泉州3.“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4.通过秦末和隋末农民战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改朝换代的手段B.改变统治机构C.迫使统治者调整政策D.缓解人地矛盾5.《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故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赉(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一记载( )① 反映了唐朝初年经济的发展 ②反映了唐朝初年政治的安定 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 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情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6.唐朝全盛时期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此时在位的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7.有人称武则天虽“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但于百姓而言,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改国号周B.捍卫女权C.虚怀纳谏D.推动经济8.下列史实中是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时采取的措施的是( )A.与吐蕃“长庆会盟”B.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C.派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D.任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9.“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10.五代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