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专用思维策略简介: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根据具体情况采纳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体策略,即全面地考虑问题,对问题的各个方面都提出假设,然后逐一检验假设;第二种是局部策略,即仅对问题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提出假设,然后去检验。两种策略的差异在于整体策略有条理,而且考虑问题更全面,解题较容易,偶然性小;而局部策略的条理性差,需要较多步骤才能解决问题,有侥幸取胜的时机,但解题难度较大。整体策略优于局部策略。 儿童期是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是采纳什么解题策略解决问题的呢?他们往往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说不清自己是如何思考的本实验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帮助小猫回家,生动地向老师们展示儿童的思维过程。老师可以根据儿童解题的步骤,了解儿童所用的策略是整体策略还是局部策略,从而了解儿童思维策略的开展过程。方法与程序: 屏幕上将呈现红、橙、黄、绿、蓝、紫色的六只小猫,及一个有四个小房间的房子。被试根据小猫对应的号码按下相应的数字键或直接点击相应的小猫,依次选择四个房间所住的小猫。作完一次选择后,屏幕会给出反响,说明有几只小猫选对了颜色和位置,即回到了家〔以“鱼〞表示〕;有几只小猫只选对了颜色〔以“鱼骨头〞表示〕。被试可以根据反响进行下一次选择,然后再得到反响,直至选对所有的小猫。不过,这样的选择最多能进行 12 次。参考文献: 王甦等著 认知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58-260 页区分学习的策略简介: 概念形成也称概念学习,是指个体掌握概念的过程,它获得事物的概括表征。 Bruner 等人较早地讨论了概念形成中的策略问题,他们发现被试在实验中连续作出的选择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一定的顺序,这种顺序包含着一定的目的,如获得最大限度的信息等。 在概念形成中策略的使用是与年龄有关的。一般情况下儿童与成人在形成概念的速度以及所采纳的策略上都是不同的。 本实验采纳 Kendleretal 的实验范式揭示儿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实验最初阶段是区分学习,使被试形成一个概念〔圆形〕。然后进行转换学习实验,此时被试选择绿色三角形是正确反响。实验的最后阶段是测试被试在转换学习的实验中,采纳的是何种策略。假如被试是同一维度内进行转换〔如圆形→三角形〕,这样的策略属于逆转换;假如被试是在不同的维度上进行概念的转换〔如圆形→绿色〕,这叫额外因素转换策略。实验结果说明,随年龄增长,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