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揠苗助长》说课稿二年级《揠苗助长》说课稿一、说教材《揠苗助长》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三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希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进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本则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亮有趣,但寓意深刻。教学目标:(1)2024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的学习重点是识字写字,能结合上下文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由此我确立了教学目标1.会认“寓揠焦”等 5 个生字,会写“焦费算望”4 个字,理解 “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是本课的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3.进行课堂说话练习,培育表达能力.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集中识字,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味。本课教学的难点是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情的正确了解有助于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理解这则寓言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究、易感染的心里特点,能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这也是借助创设情境理解这则寓言所蕴含的寓意的有力因素.三、说教法方法在教法上,总的概括就是方法引领,阅读品味.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借助插图、做动作来理解人物心理活动来读懂课文。再通过“以读代讲法"品味课文,再现当时的场景,理解人物特点。让学生在对情节的感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教学是学生与老师的双边互动活动,我遵循“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加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紧扣教学创设一系列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自主地思考、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四、说教学过程“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寓言故事,重在让学生理解寓意。而寓意的理解,又必须通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和故事情节的解读去落实。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意了两个重视:重视故事情节的理解,重视重点词句的感悟。本课主要分为两大板块:识记生字和朗读品味.又分为四个环节:环节一、谈话导入,让小朋友们说说都看过哪些故事后揭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寓言、寓意。从而引出课题,课题质疑。通过出示标注禾苗不同部位的图片帮助学生分清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