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水资源概况:缺水、时间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均匀.2.灌溉排水的进展方向:我国灌溉排水事业进展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放在对灌区专管机构和末级渠系的管理体制改革、现有灌排工程的更新改造和积极贯彻落实终端水价改革上.3.灌溉排水工程学的讨论对象及基本内容: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 2.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4.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1。灌溉措施(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2.排水措施(排出农田多余水分)5.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1。蓄水保水措施。2.调水、排水措施。6.灌溉排水工程学的根本任务: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和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7.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水只有在土壤冻结时才存在。气态水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液态水是土壤水分存在的主要形态,分为吸着水、毛管水、重力水。8. 农田水分消耗的五个方面: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的一部分。9. 作物需水量=植株蒸发量+棵间蒸发量10. 作物需水量影响因素:作物因素、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农业技术。11. 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1. 直接计算法:经验公式、蒸发皿法、产量法、多因素法. :ET 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 ɑ 需水系数 b 经验常数2.基于参照物蒸发蒸腾量的半经验公式。12. 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的影响:1。对作物生理过程 2.对作物生长和产量 3.正面效应。13. 土壤水分亏缺的评价指标:土壤水分指标、作物水分指标、气象指标。14. 灌水方法分为全面灌溉和局部灌溉。全面灌溉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地面灌溉分为:畦灌、沟灌、淹灌、膜上灌)局部灌溉分为微灌和渗灌。15. 畦灌适用于窄行距离的作物;沟灌适用于灌溉宽行距的中耕作物;淹灌适用于水田。盐碱地改良;喷灌使用于蔬菜、果园、苗圃。16. 小畦灌“三改”灌水技术: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17. 涌流灌溉法灌水方式:1 定时段—变流程法 2 定流程—变时段法 3 增量法18.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灌水方法:膜畦法、膜沟法19. 喷灌系统按设备分为机组式和管道式;按压力方式分为机压、自压喷灌系统;按管道可移动长度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按机组碰洒特征分为定喷机组式喷灌系统、行喷机组式喷灌系统.20. 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水深。21. 微灌的类型:滴灌、微喷灌、地表滴灌、涌泉灌。22. 微灌系统组成: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