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为人生而音乐》有感

《为人生而音乐》有感_第1页
1/6
《为人生而音乐》有感_第2页
2/6
《为人生而音乐》有感_第3页
3/6
《为人生而音乐》有感 谢嘉幸,中国音乐讨论所所长,音乐教育家,博士。 寒假中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读到了他的文章,几乎篇篇都用掉了许多问号,他对现时中国音乐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就是用一个个层层递进似的问号,直接给我们这些音乐老师们做了一次“心、骨穿刺”,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地梳理、重审以前的课堂,让我们不得不又一次地扪心自问:音乐课到底要留给学生什么?是几首歌曲、乐曲?还是争取让孩子们喜爱音乐课?;是为音乐课而学音乐?还是为人生而音乐? 《为人生而音乐》是谢嘉幸博士众多论点中最吸引我的。他的开场第一个问题便是:假如有人问我,音乐老师要告诉学生什么?我想我的回答就是“为人生而音乐”!我一直在不停地回味这句话。是的,古人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是一句大实话。心有悲欢离合,歌有喜怒哀乐。假如说在我们的诸多学科中,音乐教育的特别性是什么,那么我要说,当许多学科要我们更多地去了解外部世界时,音乐首先让我们感受自己:我的心情,现在怎样?音乐更多的是关注我们自己,关注主体的人! 反观现在我们的音乐教学,虽然一直在不断地改革,不断地更换更新更适应学生心灵的理念,但事实怎样呢?为检测而教音乐!为考试而学音乐!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振臂高呼:我们爱音乐,但我们不喜爱音乐课!尽管音乐仍然美妙,音乐教育的面孔却越来越板,越来越僵化,越来越靠近应试教育的模式。 为人生而音乐,实际上就是让音乐为我们现时的心情服务,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音乐生活,有哪位先生女士,能用自己学过的音乐,自由表达一下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说一句属于自己的话,唱一句属于自己的歌?除了鹦鹉学舌外,我们还学会什么?原因一:我们的音乐教育在民间还没有真正的普及,就是所有的孩子都去学乐器又有什么用?我们的音乐要不就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千人一歌,要不就是现在考级场上的万人一曲,何来举手投足即是歌的音乐人生?原因二:我们的音乐生活仍然实行计划经济的配给制,怎么不会令我们感到乏味? 作为一个普通的音乐老师,我却觉得我们的思维不能普通,每一个人生都是一本书,一本唱不完,歌不尽的书,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假如我们热爱人生,那么我们可以而且应该用音乐来装扮它,装饰它,开发它,提升它,让它绚丽多彩放射光芒。假如我们的教育从这里入手,或许一些已经麻木的心灵,将得到音乐的滋润;一些已经暗淡的音乐,也将因为我们个人的参加而重新复活,重新焕发青春的光芒。 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为人生而音乐》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