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W· 九年级上册致蒋经国先生信1. 积累生字词;理解文中的文言语句。2.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3. 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学习目标关于台湾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新课导入【廖承志】( 1908—1983 ),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走近作者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解放后,毛主席就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 1979 年1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此后邓小平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原则。三年后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了这封书信,劝说他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贡献。 写作背景咫尺 苟同 悖谬 珍摄 把晤 同袍 东隅 诠察毋庸 赘言 难辞其咎zhǐgǒubèi miùshèwùjiùpáoyúquánwúzhuì字词积累1.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的?从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及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角度来劝说。从回顾国共两党的合作历史,希望两党再次合作,共图振兴中华大业的角度来劝说。从忠孝角度劝说。三个角度整体感知2. 作者反驳了哪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 “ 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罪人”“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等。3. 细读 3-5 自然段,思考课文中“愿弟慎思”“愿弟再思”“愿弟三思”这三句话对内容的推进和感情的表达起了什么作用? 第 3 段:作者认为祖国和平统一是千秋功业,如果顺应历史而动,将受世人推崇,名留青史;如果逆历史潮流则将难辞其咎。何去何从希望经国谨慎思考。第 4 段:作者认为国共两党曾有过两次成功的合作,都给国家民族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希望经国先生负起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大任。这也是事关国民党的兴亡绝续,希望经国先生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选择。第 5 段:作者肯定蒋经国先生的一片孝心,希望能扩大为民族感情,实践于统一大业,做个忠孝两全之人。作者从两岸及亚太局势谈起,再谈国共合作的历史及国民党的前途,最后谈到有关忠孝的问题。1.“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 既自然地抒发了牵挂惦念之情,又为下文将要进行的劝告做了很好的铺垫。品味语言2.“ 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 ( 从全文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