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价值观和人生观复习及训练一、注意问题提示1.本单元逻辑结构:本单元人生观和价值观涉及第 6、7 课的内容,主要阐明人们如何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去认识人生。第 6 课从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入手,说明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导向作用,我们应当坚持正确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第 7 课从阐明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入手,说明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2.对“价值观”有关知识的理解:(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历史唯心主义却否认,认为社会变化发展是人们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或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有两种,只有先进、革命、科学的社会意识才起促进作用。(3)哲学上的价值不同于经济常识中的价值概念,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判断事物有无价值,一是看事物本身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二是看它是否满足人们的需要。(4)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是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的具体标准是"三个有利于”。(5)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而不能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6)个人利益≠个人主义。个人正当利益是指个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是客观的,应该得到尊重和维护;而个人主义则是以个人为中心,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是主观的,必须坚决反对。它是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到处,在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产生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3.对“人生观”有关知识的理解:(1)人有两种基本属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属性(或本质属性),原因有二: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性自私论”的观点错误在于:违反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