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设计第十八章原子结构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 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例 1 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 a 粒子散射实验。(2 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例 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2.活动建议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新课程学习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2. 知道 a 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 a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2. 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 了解研究微观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不畏权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2-2.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用心爱心专心和加深的,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考讨论在于对 a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葡萄干布丁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2.在教学中渗透和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研究方法,渗透三个物理学方法:模型方法,黑箱方法和微观粒子的碰撞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考讨论在于对 a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葡萄干布丁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讲述:汤姆生发现电子,根据原子呈电中性,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学生活动:师生共同得出汤姆生的原子葡萄干布丁模型。点评:用动画展示原子葡萄干布丁模型。(二进行新课1.a 粒子散射实验原理、装置(la 粒子散射实验原理: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是否对呢?原子的结构非常紧密,用一般的方法是无法探测它的内部结构的,要认识原子的结构,需要用高速粒子对它进行轰击。而 a 粒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接近原子中心。它还可以使荧光屏物质发光。如果 a 粒子与其他粒子发生相互作用,改变了运动方向,荧光屏就能够显示出它的方向变化。研究高速的 a 粒子穿过原子的散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