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规范化诊治方案(草案)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 20%~30%),高发年龄 60~65 岁;由于人类寿命延长和肥胖人群增多,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仍持续上升,40 岁以下患者有增多趋势。目前认为有两种类型内膜癌,1 型即雌激素相关型,多见于年轻妇女,源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多为子宫内膜样癌,分化好,预后好;II 型为非雌激素相关型,多见于老年妇女,内膜多萎缩,为内膜自身恶变,分化差,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多为特殊类型癌变。近10 余年手术-病理分期在世界范围实施及临床研究的进展,内膜癌的诊治更加规范化,在适宜的手术范围,术后放疗化疗的合理选用上均有较大进展,其 5 年生存率已有一定的提高。4-1.诊断4-1-1.病史子宫内膜癌发病与雌激素持续增高,遗传等因素相关,病史中应重视以下高危因素4-1-1-1.肥胖、不育、未产、延迟绝经(52 岁以后绝经)。4-1-1-2.与垂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糖尿病,高血压4-1-1-3.与妇科雌激素增高有关的妇科疾病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和子宫肌瘤有不规则出血者。4-1-1-4.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史者。4-1-1-5.有癌家族史、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者(乳腺癌,卵巢癌等,如:LynchH 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等)。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若有症状出现应行分段诊刮,并严密随访。4-1-2.症状4-1-2-1.阴道出血(1)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绝经后妇女(占 70〜75%),90%以上有阴道出血症状,绝经时间愈长出现阴道出血者,发生内膜癌的机率愈高。(2)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约 20%的内膜癌患者为围绝经期妇女。(3)40 岁以下妇女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年轻患者近年有增多趋势(5〜10%)。4-1-2-2.阴道不正常排液:可为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4-1-2-3.下腹疼痛及其他症状:下腹疼痛可由宫腔积脓或积液引起,晚期则因癌肿扩散导致消瘦,下肢疼痛等。应重视阴道出血、排液等症状。有以上症状妇女均应考虑有无内膜癌可能性,并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4-1-3.检查4-1-3-1.全面查体:注意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4-1-3-2.妇科检查:排除阴道、宫颈病变出血及炎性感染引起的排液。早期盆腔检查多正常,晚期可有子宫增大、附件肿物、贫血及远处转移的体征。4-1-4.辅助检查4-1-4-1.细胞学涂片:阴道脱落细胞学涂片(阳性率低),宫腔细胞学涂片(阳性率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