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尚钺动荡而坎坷的一生在中国历史学领域,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六老”之说,即指郭沫假设、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尚钺。史家诸老,所谓史家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史德,尤其是后者的光明磊落、实事求是,没有这种品行,也就难称史家了。“六老”,他们几乎有同样的经历,也都有几乎是同样的坎坷,不过,他们却流品不一,正如尹达在《深切思念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尚钺同志》一文中所说:“尚钺同志一生的丰富的革命经历和坎坷的治学道路,在当代的历史学家中是少有的。”那么,他曾经有过怎样的经历?早年的尚钺及与鲁迅的一段经历尚钺,原名宗武,字健庵,1902 年 3 月生于河南罗山县。尚姓是罗山著名的大族,可是尚钺不幸,他的父母早逝,从小由祖母抚养。早年的尚钺在私塾读书,1917 年离乡赴开封,入河南省立第二中学读书。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尚钺积极参加了这场反帝爱国运动,并组织和参加了河南国货维持会,开展抵抗日货的组织和宣传工作,随后被推选为二中学生代表,出席了河南省学生代表大会,并中选为河南学联理事和《学联半月刊》编委、编辑,成为河南五四学生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21 年,尚钺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入本科英国文学系学习。在北大,尚钺听了鲁迅开设的《中国小说史略》课程,随即在鲁迅指导下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成为鲁迅亲自指导下的《莽原》周刊的撰稿人,当时他还与文学青年高长虹等合办了《狂飚》、《每日评论》、《弦上》等刊物,这些刊物都以揭露社会黑暗、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后来尚钺在晚年回忆有《〈狂飙〉琐忆》,谈到当年他们用文字抨击胡适、周作人等,以及在清贫中坚持从事文学创作等。他还回忆说:当年围绕在鲁迅身边的《狂飚》同仁,后来“《狂飚》的人大多数都向左转。我于 1927 年参加共产党,李逸三〔历史学家、当今北大学者李零先生的父亲——笔者注〕、高沐鸿、柯仲平、高歌、郑效洵也都先后成为共产党员,是很好的同志”。至于《狂飚》的首领高长虹,当年也是一位与鲁迅有过密切关系的青年,尚钺说:后来“由于政治见解不同,我与高长虹逐渐脱离了朋友关系。1928 年我在杭州被捕入狱,那时高长虹出版了《狂飙运动》周刊,这是他一个人搞的”鸦“他因为没有钱,还卖过我的一部小说稿子。”在尚钺的早年生活中,他与鲁迅、高长虹等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一段经历。1939 年 10 月,尚钺撰有他唯一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思念鲁迅先生》〔刊于《抗战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