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向阳路的游荡者

向阳路的游荡者_第1页
1/3
向阳路的游荡者_第2页
2/3
向阳路的游荡者_第3页
3/3
向阳路的游荡者我忘了是哪位国外作家或诗人说过:一个健全的村庄乃是由良好的小学、良好的教堂、良好的诊所构成。这句话让我联想到英国诗人拉金在一首题为《日子》的诗中所写到的“教士”与“医生”。前者是管灵魂的,后者是管身体的。可见,一个地方没有这两种人,是不能想象的。在我们镇上“管灵魂”这摊子事的,当然不止牧师,还有和尚、道士、灵姑、觇童、算命先生之类,他们懂得一些常人不知道的东西,因此小有智慧之名。镇上有一座十九世纪末建的教堂(主体部分早已在 20 世纪五十年代末拆毁),有两座二十世纪初建的老校(两座西洋式教学楼也在 20 世纪九十年代拆毁),有几间老药堂(已变更为服装店或理发店),还有一些寺庙、祠堂、老宅之类的建筑,要么消逝殆尽,要么尚存旧影。时间冲刷了街屋的某个角,撕开了一堵竹筋构筑的三合土墙,淹没了一些长满草木的小院,卷走了一些青石板、门板、曲尺柜台之类的旧物。当我再度从老街经过,发现早年的街市格局不复存在时,几乎要怀疑自己是否在这一带生活过了;吊诡的是,当我的脑子里出现三十多年前的街景时,仍然会有一些已经消逝的房屋的幻影从别处飘移到我的记忆空间,抽长出虽不相干、却很相似的细节。记忆最深的是向阳路老教堂(本地人称为耶稣堂)。环绕它的,大都是一些铅灰色老房子,有的门台上镌刻着“以马内利”四字,显然是基督徒聚居的所在。老教堂看上去像是一座粮仓,门台简陋,礼拜场所不大,两边有辅楼数间,木石结构,漆白。内有小筑,旧称三一阁,花窗尽毁,几根瘦骨伶仃的梁柱却依旧透着一股韧性。它的旧主人是晚清一位长年吃斋礼佛、写得一手好字的吴姓乡绅。无论之前有人读佛经,还是之后有人读圣经,似乎总有一些庄严圣洁的东西在这里被人默默存守。赶上礼拜天,祖母或母亲会带我去教堂听道。那时候,我不知道那些人为什么一会儿低下头来闭上眼睛,跟一个看不见的神说悄悄话,一会儿又抬起头来齐声合唱——当歌声四散开来的时候,你会感觉教堂顿时像田野一样宽广而明亮,你能看到与水天相融的稻田,看到飞鸟与牛羊、荷锄归来的人,甚至能闻到一股混杂在河风里面的青草气息。我在小小的教堂里面也是喜爱四处走动,爬到一个阴暗、逼仄的阁楼,摸摸书架上那些砖头般厚重的经书。每回听到人们齐声高呼“奉主圣名,阿门”,我就知道,祷告结束了。人们从耶稣堂里出来之后,这条街慢慢变得寂静,天空也归于静穆。于是我就信任,有一个神,从太阳的角度俯视白昼的喧哗,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向阳路的游荡者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