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的城里学生从 泡科技馆、逛博物馆 中获得知识和欢乐时,对农村学生而言,走进现代化科技馆、博物馆基本上还是一种奢望。为逐步填平横亘在城乡之间的这道鸿沟,农村教育要实现自我突破,其教育教学就应该与时俱进,更应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除了乡间果园绿地,电子白板、微课技术以及博物馆、科技馆等,都应成为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的新配置。正如江苏省特级老师姜树华所言: 乡村教育只有融入乡村生活,才具有生命力。乡村教育的构筑,当以乡村的日常生活经验作为基本素材,同时也要融进城”市文明的时代基因。善用地方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山东省即墨市七级镇中心小学教学楼与众不同,楼道展示各种动植物标本。该校从 1989年开始,至今已有 20 多年的标本制作传统。“” 七级中心小学是个农村学校。依靠农村得天独厚的条件,标本制作的素材比较丰富。 校长安成浩介绍,从七级中心小学毕业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制作标本。学生们毕业了,但是他们制作的标本还在学校留做纪念。自家养的花、菜园里的蔬菜、路旁的树叶,都可以做成植物标本。这些标本不仅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还成为老师们的教材,让每个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标本制作,七级中心小学编写了校本教材,在“每周的自然课上,学生们系统地学习如何制作标本。 三、四年级学习植物标本制作,”五、六年级则开始学习动物标本制作。 安成浩校长说,学校的校本教材,是根据师生多年制作经验编写的,内容比较丰富。“副校长袁军说: 师生集体制作的标本留在学校,老师在教学中展示,直观形象。学生们 ”可以认识大自然中千奇百怪的动植物 ,并了解他们的生长习性及特点。 学生们自己制作标本,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除了利用自然资源外,农村学校还可以充分挖掘本地的乡土文化。寨英镇中心小学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寨英古镇,当地有贵州省保存较完整、梵净山区域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其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该建筑群雕梁画栋,飞檐斗角,集苗族建筑与徽派建筑之大成。2024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寨英镇中心小学自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以来,立足本地实际,融入乡土文化,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行养成为目标,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课外活动要求为目的,开设了 11 个各具特色的兴趣小组,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让广阔农村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习、传承。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