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里,有许多"我"的说法,比如说"我"、"俺"、"老夫"、古语中有"朕"、"小的"、粗俗一点的有"老子"、"你大爷"什么的,非常的丰富。殊不知其实日语中,对于"我"的说法也有很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些可以和中文的称呼一一对应,有些则是中文中没有的。从"我"的称呼,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人的细腻。各种称呼代表了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性别、年龄以及说话的场合。因此,在使用日语时,这些细节是我们不得不注意的地方。下面我把目前我搜集到的称呼,和大家一下。日语中,最常见的"我"就是「私(わたし)」、它基本上不受年龄、性别的约束。这个称呼,还有一个更加谦逊的读法就是「私(わたくし)」、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自我称呼的说法,太过于郑重,所以,一般我个人只在见到地位非常高的人或者非常严肃的场合才用「私(わたくし)」。假如是去面试的话,用「私(わたし)」就足够了,太过于郑重,虽然态度是很端正的,但似乎过头了:)让人觉得有小题大做的感觉。其次是「仆(ぼく)」。「ぼく」的汉字是「仆」,古代读做「やつかれ」、是表示自谦的第一人称代词,最初是男女通用,从明治时期开始,学生们开始读做「ぼく」.[仆]还有一个读音是「しもべ」即男仆,男佣的意思。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们是年轻男子(包括小男孩儿)的自称。"小男孩儿"在我个人的印象中2说到「仆」,我觉得就不得不说说「あたし」了,据说「あたし」是「私(わたし)」的音变,语气比「私(わたし)」要随和一些,这个词曾经是日本男女共用的词汇,现在基本成了女性的用语。这个词在我刚开始学习日语的时候是比较流行的,小女孩以及 20 来岁的女孩都很喜爱用,这样说话,会让人觉得自己年纪还比较小,比较可爱。后面遭到"装嫩"之类的恶评,也就自然而然地慢慢消停了。我曾在动画片里听到 10 岁左右的小女孩,说"我"的时候,称呼自己的名字。比如这个女孩叫「洋子(ようこ)」、她在表达和自己相关的行为时,她不是说"我今日做什么了",而是说"洋子今日做什么了"。于是日本的年轻女孩纷纷模仿,以显示自己年纪小,可爱。也属于"装嫩"类型了。当然这个也长久不了,现在这样称自己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后来就小女孩为什么不称呼"我"而称自己的名字这个问题,询问了一个日本老师,她给出的答案是,孩子在小的时候,实际上是无法区分自己和外界其他东西有什么区别的,所以会有这种现象出现。是不是很有意思啊。「俺(おれ)」是我的俗称。和中国古代的"俺"差不多。感觉挺有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