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站在最广阔人民的立场上(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自觉站在最广阔人民的立场上(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十二课第二框题的教学内容, 是第十二课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 它有两部分内容: 自觉遵循社会进展的客观规律和自觉站在最广阔人民的立场上。 本次微课主要讲授第二部分自觉站在最广阔人民的立场上, 主要介绍影响价值推断与选择的因素、 正确的价值推断与选择的条件及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等, 对于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正确价值推断和价值选择起着重要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 基础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前三单元及价值观的有关内容, 因此, 学生已经有相应的知识铺垫, 具备学习相关知识基础。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哲学常识知识,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哲学生活知识的学习, 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生活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准备了一定知识的基础。 学生能力分析 : 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生活体验, 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 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 意志、 注意、 思维、 能力、 气质与性格等。高二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 因此, 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 对于学生个体的进展和我们社会的进展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 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 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 但是社会很多的价值诱因导致他们选择与推断的迷茫, 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 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进展潜力。 三、 教学目标 1 . 知识目 标: 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价值冲突和价值标准。 2. 能力目 标: 通过事例总结概括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3.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目 标: 通过知识点的学习,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自觉地站在最广阔人民的立场上。 把个人、 集体、 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四、 教学重难点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五、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 情景探究法 六、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xxxx 年 xx 月 xx 日, 所有进出武汉的交通都被禁止, 武汉正式封城。封城封路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