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石屏等地文物古迹考察报告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十月,五华区政协文史组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并按七届政协的相关组织程序,于 14 日至 16 日组织部分委员到文物保护和文史工作做得较好的建水、石屏县等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参观考察。主要考察了建水瓦窑村紫陶、石屏秀山、郑营村、石屏芦子沟民居建筑群、石屏一中、石屏明清古州衙、石屏文庙和袁嘉谷故居等文物古迹,以及沙甸新建的大清真寺。此次参观考察活动,组织严谨有序,安排紧凑得当,委员们通过考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情况简介 1、瓦窑村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历史悠久。1953 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一起被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如今,随着原料的枯竭,市场上大品牌紫砂煲出现了制假现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建水紫陶,情况如何?带着这样的疑问,此行第一站,委员们实地走访了建水的做陶名家,参观了制陶工艺。 建水紫陶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瓦窑村。这是一个位于建水北部距县城 2 公里的村落,村内一溜排开有几十家紫陶手工作坊。在当地老师的陪同下,委员们首先参观了制陶名家陈绍康的工作室,陈绍康大师是建水紫陶的代表性人物,瓦窑村人,出生于制陶世家,能书会画,精于雕刻设计,谙熟一整套建水制陶工艺流程,1995 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 称号,XX 年 6 月,被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向大家简单介绍了紫陶制作的工艺,要经过镇浆制泥、手工拉坯、湿坯书画装饰、雕刻填泥、风干焙烧、打磨抛光等工序,做一把小茶壶的周期约 15 天。并说建水紫陶目前没有造假,原因首先是没有大批量生产,原料临时充足;其次,建水紫陶的工艺一般人很难仿得出建水紫陶独特的古拙韵味。他还介绍了欣赏陶器的方法,主要看外形、看装饰、看做工,看茶壶要看它的水线,水线越长,质量越好,一把他自己制作的茶壶要 1200 元左右。委员们还参观了瓦窑村的几家紫陶作坊和店铺,它们各有特点,紫陶制品价格的高低与紫陶师傅的名气有关。 2、石屏秀山 石屏秀山位于石屏县城西 10 公里宝秀镇南,宝秀镇西南吴营村,距离石屏县城 12 公里,是滇南的名山胜地之一。 1983 年公布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明洪武年间建真觉寺,清代多次重修。现存古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凌云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