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思潮” 应当是理性的 我们的“大国思潮”应当是理性的,而不是草率的;是负责任的,而不是随意的;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2010 年,国际舆论有一个突出的热论话题,就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尽管西方世界仍有少数人在继续竭力唱衰中国,但中国现已发展成一个世界大国,却是国际上普遍承认的现实。在 21 世纪的第一个 1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年均增长接近 10%,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2008 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率先实现复苏,并为世界克服这次特大危机发挥积极作用,这充分显示出中国的发展能力,也反映了负责任大国的态度。 “大国思潮”是中国人民大国意识的觉醒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几度辉煌,但那时的世界基本是相互隔离的,中国的黎民百姓对国家的地位不会有什么特殊感受。只是到了 19 世纪中叶,外国列强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泱泱大国转瞬间成为欧美列强欺辱压榨的对象,在世界上丧失了一个大国的地位和尊严,甚至区区小国也能在中国头上屙屎屙尿,中国人民才深刻体会到国家地位的重要和珍贵。一百多年的惨痛经历教育了中国人民——只有国家发展强大了,中华民族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国际上享有真正的独立和平等。“振兴中华”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强烈心声。 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独立,翻开了中国崭新的历史篇章。但主要由于“一穷二白”的面貌未能短期根本改变,综合国力不足,中国依然在世界上屡屡遭受到不公正、不合理、不道德的待遇,在国际事务中没有得到应享有的权利和地位。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终于发展强大起来,“振兴中华”由愿望逐步变为现实。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祖国的面貌,也带动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中国已是国际事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国因素”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成为世界朝着积极方向变革的一个关键驱动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出现“大国思潮”的涌动,既是自然的,也是合乎情理的。当中国 GDP 总量第一次超过日本时,我们虽然没有敲锣打鼓的欢庆,许多人内心里却充满激动和兴奋。在国外流传“两国集团”(G2)观点时,我们虽不认同但却深切意识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分量。像我这样年岁的外交官,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都有过被西方国家孤立、轻视和敌对的悲愤经历,也有在中国发展起来后被国际社会看重、尊敬甚至热捧的亲身体验,对自己国家国际地位改变的价值感受倍加深切。中国发展壮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