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复习《哲学常识》教材人生观部分内容【知识重点和难点】(一)社会意识与价值观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社会现象从总体上可划分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个基本方面。(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3)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表现在: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2. 充分重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2)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3)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指导下进行的。而在指导人们行为活动中,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世界观、价值观。(4)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①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在人们的头脑中一经形成,便指导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这就是价值观所起的导向作用。② 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实际上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将自己的价值观转化为现实。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2)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因而它同时成为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4)“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的标准。(二)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集体主义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