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难点问题分析 1.“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关系是怎样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复 写、摄影、反映)的客观实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概念,它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 ,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特性,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我们日常所说的“客观存 在”是既指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包括意识的存在。而“客观实在”不包括任何意识现象。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2.怎样正确理解哲学中 的物质概念? 学生的抽象思维程度不高,根本不知道哲学物质概念下定义的思路,不知道应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去规定物质的定义。 对于这一难点应从以下四点突破第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第二,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也不容混淆。前者指的是存在于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物质具体形态中 的共同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后者则是前者的具体表现,除了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外,还具有自己个别的特性。 第三,哲学的物质概念既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同时又要认识到它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这两面缺一不可。3、意识的作用(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能动认识世界:A 指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 原因: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具有目的和动机);第二意识具有计划性(之前会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或步骤);第三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复制当前,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主观的世界);第四自觉选择性(人意识的对象主要依据人的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在实践中主动观察反映对象)。C,“意识能够能动认识世界”要有正确认识。①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如此。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但又都是正确的。②不等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相反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③并不意味着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